大學生最常遇投資詐騙 專家籲跨領域合作強化學子金融素養

詐騙集團橫行,許多學生不時成為了下手目標。其中,國、高中生最常遭遇「網購詐騙」及「打工詐騙」等樣態,而大學生則以「投資詐騙」為主。專家學者就建議,強化同學金融素養,也呼籲跨領域合作,提升反詐觀念。

遭詐騙大學生陳同學表示,「因為我之前也有賣遊戲帳號的經驗,所以就是比較有點卸下心防。(之前)就是你出金都出的很順,不用說要再丟什麼保證金進去,才能讓你把錢領出來。」

還在就讀大三的陳同學,跟網友說好交易遊戲帳號,本來是要賺點零用錢,反倒一步步走進詐騙陷阱。

陳同學說:「就是各種理由讓你再丟錢進去,然後就是一樣錢領不出來。然後到最後,就是因為發現真的太奇怪了。」

跟過去交易的平台不同,想要出金還得先繳保證金。陳同學說,對方巧立各種名目,他前後砸了7萬多元,最後不僅賠了帳號,錢也都要不回來。

其實像他這樣的大學生,就屬投資詐騙最常遇到;高中以下則會面臨購物詐騙、打工詐騙,甚至是視訊裸聊詐騙。

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執秘劉昱均認為,「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各式各樣詐騙的腳本,這是最直接的。第2個是針對新興的這些科技的方式,不管今天是Deepfake也好,或虛擬貨幣也好,我們都會期待孩子,可以對這些知識有更多認知。」

除了要讓學生了解各式詐騙樣態,專家也強調,必須強化他們對個資隱私的保護,畢竟詐騙案件層出不窮,

有立委還指出,國內29歲以下年輕人,有4成是金融文盲。從警方數據來看,今(2022)年1到10月,18到23歲的詐騙嫌疑人,更多達8200多人,這裡面就有被害人成了犯罪集團一環,可能還渾然不知。

政大法學院副教授臧正運指出,「我發現台灣太少跨中心、跨領域的合作。有的時候我們會跟產業機關做合作,但是我們好像沒有太多跟消保團體做合作的機會,比如說消基會,我們沒有太多跟政府機關做合作的機會。」

縱使官方有做出多項宣導,強化學生辨識詐騙的能力,但多數學者認為仍不夠。尤其面對金融詐騙,相關素養與知識必須向下紮根。可以透過跨領域合作,提升反詐觀念,避免年輕學子淪為詐騙集團的待宰羔羊。

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