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策院選後分析座談 學者:民進黨大敗但國民黨未必大勝

國策院舉辦選後國內與國際分析座談,有學者說,這次投票結果主要因素是因內政問題與投票率低,選民對執政者不滿意,民進黨大敗,但不一定是國民黨大勝。

九合一大選結束,國策院也針對結果舉行國內與國際分析座談。與會的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譚耀南說,這次是選民發出對執政者不滿意的訊息,由於是地方選舉,在內政方面如防疫、經濟與通膨等是民眾更關注的問題,加上投票率低,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。

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譚耀南回應,「我必須要講,不出來投票也是一種投票。對於現行的民進黨政府的整體不滿意,這是非常明確、非常清楚的,中國因素看起來不是一個這次主要選舉裡面的考量因素。」

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助理教授張珈健認為,「其實就是跟國內相關重要議題,連繫上的那些治理的問題,高房價就是一直被點出來,而且也是執政黨一直強調要處理,但是到目前來講我們沒有看到解決。」

張珈健說,這次選舉對執政黨來說是不信任投票也是重大挫敗,但並非是民眾對民進黨的中國政策不滿。不過也有學者認為,民意可以在台灣社會快速輪轉,可能會讓北京當局的對台政策有重新思考方向,若民意可用,何必用高代價的武統?

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指出,「兩岸就是因為台灣拒絕統一,所以台海才不會和平,中國把那個因果關係開始做一些重製,至少明年我大膽的研判,相對而言比較不會看到今年這樣子尖銳的武統壓力。」

王智盛說,中國對台統一的中長期目標不變,會持續強調「抗中保台」是讓兩岸關係惡化的主因來威嚇台灣人民,但也會加強與台灣的地方交流、給予經濟紅利等方式來構築和平想像,用胡蘿蔔加棍子方式來實現兩岸統一策略。至於接下來的2024總統大選,各參選人勢必對台灣主權意識沒有迴避空間。

專題|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?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