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教院日前審定112學年小學五年級的社會科教科書,結果有3家出版業者因未符合十二年國教的「領域統整」精神遭退回,有業者私下表示,審查委員要求把台灣史放進東亞史的脈絡,恐有去中國化疑慮,但教育部長潘文忠上午強調,是要學生能從單一區域學習,導向系統思考與多元理解。
108課綱首屆國小學生,112學年度將升5年級,教科書出版業者近期陸續把新版教科書送國教院審定,結果有3家業者的社會科課本,遭審定委員會退回。
南一書局發言人黃安志表示,「委員認為說講(台灣)歷史事件,應該要放在東亞史的脈絡上面來講,應該是要跨領域的,我們溝通之後我們也接受了。」
3家出版業者申請審定未過,國教院表示主因在仍採分科設計,不符合十二年國教課綱,領域課程統整設計精神,此外,並沒有去中國化,是讓教育擺脫特定「意識形態」或「國族觀念」的灌輸。教育部長潘文忠上午出席教師研習活動前也強調,無關意識形態。
潘文忠表示,「只是一個整個在課程編審,依照課綱的原則,這沒有任何去中國化等等的這些相關的問題。」
以南一版本為例,目前小五上學期教認識台灣,下學期談台灣現代與民主化,明年起,主題統整取代時間軸,有小學老師認為,學生須橫向連結,一時間恐難以理解多元概念。
桃園市大忠國小社會科老師黃中一指出,「在講到甲午戰爭跟台灣割讓的部分,其實它也是有點像是一個區塊,沒有太多的把前面的前因後果,把它給講進去課本上面的脈絡,其實不會到分得完全很清楚。」
黃中一老師認為,以時間軸去教,多數小學生比較懂,主題統整教學要做的好,是個挑戰;業者則表示,最慢12月底要再送審,趕在明年4月底完成3次審定,方便學校選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