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雄桃源山區2021年8月因豪雨災害明霸克露橋遭沖毀,一度造成交通中斷20多天,為了避免大雨又造成封路,市府在當地架設兩條緊急流籠當作備援管道,可以載運物資或作物。原民會強調,流籠會在天氣狀況不佳或緊急時刻啟用,不過,主要以物資為主,不能載人。
去年8月高雄桃源山區豪雨不斷,沖毀明霸克露橋,也讓桃源區山區三里復興、拉芙蘭、梅山里,交通中斷二十幾天,當時許多時令水果、作物無法運下山銷售,山上也只能採摘自種的蔬果暫時果腹。當時居民建議架設流籠,以備不時之需,歷經9個月施工,兩條流籠在這個月29日正式啟用。
高雄市原民會主委阿布斯說:「1月施工然後9月就完工,那也可以說是高雄原鄉第一座流籠,那這不是載人的,這主要是載送物資載送物品的,那這一座流籠總共有兩個流籠座,那一個流籠座它一次可以載運,大約是1公噸的物資。」
啟用前,傳統布農族八部合音的歌聲獻上祝福,祈禱一切順利,流籠架設地點在勤和里到玉穗端,2條長250公尺的流籠,1條可裝載1座吊貨籃,最高承重1公噸物資,等同可同時運送2公噸物資。市府預估在設施滿油量的情況,約可使用100趟,將在路斷或緊急時刻啟用,但不能載人。
高雄市桃源區復興里里長江維明說:「永久道路一直沒有辦法出現的話,是不是再進一步的就在流籠這個區塊,再興建一座車行吊橋,至少救護車或者是人員,也可以做疏散跟就醫的對外聯絡道路。」
流籠使用時間點將由區公所整合狀況決定,但除了載運物資外,山區居民更期待,思考興建能載運車輛的吊橋,當有緊急醫療需求時,讓民眾能開車外出就醫,不必仰賴空中運輸後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