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所不知道的中國 探索過度開發

龐大的市場以及幅員遼闊的土地,有13億人口的中國,吸引全球資金相繼投入,同時獲得世界工廠的名號。不過經濟發展帶來環境的污染,不但境內半數以上的河川已經不適飲用,每年更有兩百萬名病患因為癌症死亡。這些龐大的代價,也讓中國開始思考,如何在開發與環保之間尋求新的平衡點。 以大河文明開啟五千年歷史的中國,河流是民眾日常生活的中心,在過去,中國人改造自然,最大的工程,是開鑿大運河連接城市和河流。到了1950年,重工業化開啟工業發展序幕,半世紀後,有著大煙囪的火力發電廠以平均每周開啟一座的速度,在這塊古老的土地攻城掠地。 六百多哩長的淮河,在古代詩人筆下流洩出秦淮河畔的浪漫光影,不過現在,這條供應1.5億人口用水的河流,每天除了50萬噸的生活污水之外,還有超過100萬噸的工業廢水流入。河岸邊滿是翻白的魚肚,沿岸的一個小村莊,黃門英村,更蒙上癌症村的夢魘。 初步推算,光是淮河主要支流沙英河沿岸,大約有五萬人罹患癌症。除了健康受到污染威脅,中國境內半數以上的河川也惡化到無法供人使用。旱災以及戈壁沙漠,緩緩入侵華北,戈壁沙漠和北京現在只隔了100哩,城外的水庫蓄水量只剩三分之一,水退得太遠,水庫內甚至出現耕種的痕跡。 缺水問題讓華北地區有數以百萬的人民,連髒水都沒得喝,整理好的田地,也遲遲等不到雨水降臨。面對這些苦果,中國環保團體對經濟開發怪獸卻一點辦法也沒有。 不過,在某些地區,已經開啟微小的變化,環保團體以下鄉的方式,遊說鄉民,保留下眼前的青山綠水有什麼樣的重要性,由下而上的效應,也讓部分地方政府,開始傾聽環保團體的聲音。 聯合國預計,今年中國依然保有9%以上的經濟成長率,不過根據中國環保團體估計,如果要彌補環境的損害,至少每年要抵銷8%的經濟成長率。經濟發展以及環境保護,兩股力道正拉扯著這個古老的國家,土地上的人民也在思考,未來的平衡點在哪裡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