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委會去年修改「山坡地開發利用回饋金」辦法,增列免繳回饋金的條件,如果以有9成5面積都是山坡地的基隆市為例,預估將有180公頃的山坡地可望解編,不過,環保團體則擔心,衝擊國土保育,更可能會出現炒地皮亂象。 許多民宅、大樓,依山而建,在基隆市這樣的建物,處處可見,有將近9成5面積都是山坡地的基隆,在農委會修改山坡地開發利用回饋金辦法後,回饋金能夠縮減,預估有180公頃山坡地可望解編,市府認為是一大利多,同樣山坡地面積占高達8成8的苗栗縣,縣市也認為政策鬆綁後,對興建農舍以及農業設施有利。不過,看在環保團體眼裡卻擔心,會造成山坡地開發泛濫。 農委會是在去年修改「山坡地開發利用回饋金」辦法,增列免繳回饋金的條件,針對既有山坡地,廠商增建或改建廠房時,和水保計劃脫勾,改以實際開發面積課徵回饋金,現在遭到質疑,衝擊國土保育,林務局則回應,山坡地開發還是經過審核。 林務局造林組長李允中認為,這次修法只是針對收取程序來合法化,並沒有對整個山坡地進行鬆綁。農委會放寬山坡地開發回饋金條件,釋出利多,解決各地方政府和廠商的開發問題,卻引來環保團體憂心,會造成國土更大災難。 綜合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