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有手語基礎 聽教支人員更需具備聾人文化素養

目前台灣手語教支人員通過239人,其中聽人172人,占全部的7成以上,不少是手語翻譯員、或是有手語基礎,他們和聾教支人員會碰到 什麼不一樣的挑戰呢?一起來看看。

有20年以上手語翻譯經驗的黃碧瑜,在台灣手語教學支援工作人員教學演示中,一邊比手語一邊說話來解釋手語動作,和聾教支人員不一樣的是,聽人教支人員可以用口語方式和學生溝通。

但台南、台北啟聰學校教務主任都表示,聽人教支人員還必須對聾人文化、台灣手語語法有足夠的認識,才有辦法把台灣手語教好。

台南啟聰學校教務主任陳杉吉說:「語言是文化的基底,如果說他們可以更了解聾人文化,那在這一堂課裡面,他們可以表達得更深入一些。」

台北啟聰學校教務主任林家楠也表示:「聾人習慣的自然語法跟我們中文所說的句型是不太一樣的,所以教學上可以加強這部分。」

而參加教支人員培訓的黃碧瑜表示和聾教支人員一樣,很多聽人沒有學校入班教學經驗。

聽教支人員黃碧瑜說:「在帶小朋友的時候,可能是老師們的經驗,都是一開始就跟小朋友約定好,所以這個是我在課堂上面去學習到的。」

課堂經營是每位教支人員必學的功課,而不同於聾人的語言優勢,聽教支人員則可以設身處地,理解學生在學習上所遇到的問題,並且以自身的經驗幫助學生了解怎麼樣和聾人相處。


 

專題|土耳其百年震殤 「鬆餅式坍塌」為何釀禍?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