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南白河保存石灰產業記憶 打造「灰窯巨人」觀光亮點
溫正衡/台南報導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白河關子嶺泥漿溫泉遠近馳名,富藏在枕頭山地底的石灰礦,也是過去蔗糖製程重要原料,但隨著環保意識抬頭,政府禁止繼續開採石灰,白河居民的共同記憶也漸消失。為此,一群由在地文史工作者組成的店仔口文教協會,找了一塊地打造「白河石灰產業文化教育園區」,未來可望成為新亮點。
雖然是假日,不過一大早一群由在地文史工作者組成的店仔口文教協會的成員,就來到白河石灰產業文化教育園區整理環境,因為這個地點1到2個月前還是一片荒蕪,透過協會努力,近期設置裝置藝術灰窯巨人,打造成新景點。
民眾說:「還富有一個教育意義,以後的一些年輕人可以來這邊,然後可以參觀。」「還不錯,人家過去也會看一下觀光這樣,這樣也好。」
富藏在白河枕頭山地底的石灰礦,更是過去蔗糖製程重要原料,白河仙草里自1923年開礦後,全盛時期有6間石灰工廠,居全台之冠。
但隨著環保意識抬頭,政府1991年禁止繼續開採石灰,留下的運輸工具流籠、輕便車已不復見,為此,在地的店仔口文教協會為了保留歷史記憶,將半山腰一處閒置空間打造成白河石灰產業文化教育園區。
店仔口文教協會理事長吳菁菁表示,「因為這樣子去接觸,這樣子去調查 ,然後每一口都有每一口的故事,所以會讓我們覺得說,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,更應該把石灰產業這個文化保留下來。」
社區規劃師蔡月足則說:「我們在詮釋的就是要如何傳承,跟以前人的辛苦在哪個地方。」
透過台南市府都發局綠社區培力計畫補助,目前石灰文教園區也踏出第一步,雖然目前腹地不大,但未來二三期營造將以維護現存舊灰窯安全、觀賞性為重點,使園區內容更豐富多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