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H直播

都更條例108年修法 3年合計逾3.5萬戶老屋重建
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都市更新牛步化,雙北市不少都更案一拖30年,不過在新版都更條例上路後,3年來通過的民辦、公辦都更案大幅成長。營建署表示,主要是容積獎勵、租稅減免,3年來累積超過3.5萬戶老屋重建,比內政部原先目標多出近兩萬戶,超標1.19倍。

都更建案基地大約250坪,土地所有權人60、70人,大約30戶。建商表示,受惠新版都更條例,都更戶整合速度,比修法前快很多。

台北市老屋改建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胡偉良指出,「以前如果有不同意戶的話,可能要拖個7年、6年,現在只要經過所謂的公調、私調,通常都可以在兩年之內結束掉。」

營建署表示,都更條例108年修法後,原先設定每年都更完成目標5356戶,預計3年都更超過1.6萬戶,結果新法上路3年來,合計超過3.5萬戶老屋重建,比原計畫目標多出近2萬戶,超標1.19倍。

營建署都更組簡任技正林佑璘表示,「(都市)更新條例修法之後,我們也去訂了相關作業手冊、審議的準則,跟地方政府合作,讓審議標準化。」

但也有民眾說:「(住家都更)我們有生之年應該有一點困難了吧,太多老房子了,第一個速度的問題,然後建商的問題都有可能。」

部份民眾還是認為都更速度緩慢,不過建商認為獎勵容積明確,加上租稅減免,讓建商有更多籌碼與地主談判。不過建商表示,主要是縮短審議時間,漫天喊價無理要求釘子戶,因新法上路後變少了。

胡偉良指出,「台北、新北各有至少兩個案子,已經準備要強拆了,最後是妥協了,貪婪的這種要求呢,就很容易被檢視,甚至會被提出檢討。」

建商舉例,過往都更有一樓店面希望一戶換兩戶,但都更容積獎勵50%,再加上還要負擔營建成本,因此談判破裂,或是一坪換一坪,建商強調現在台北市很難,因為北市住宅用地一坪只能蓋2.25坪,加上建築成本大增,若非商業用地,恐怕建商很難點頭答應。

823公投》重啟核三,你怎麼看?

您的參與,
讓公共服務更完整!
閱讀、按讚,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
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,詳見服務條款。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