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紓困沒排富 擁5千萬元房產、軍公教也領補助

朱鳳治 吳其昌/綜合報導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前2年疫情嚴峻期間,中央各部會對經濟弱勢民眾,推出1到3萬元不等的補助方案,不過審計部近日公布的決算報告,發現補助的名單當中,有民眾資格不符合紓困條件也照領,尤其涉有疑義的金額又以勞動部的6.88億元最多。對此勞保局回應,已在逐筆清查當中。

國內三級警戒期間,各部會紛紛推出補助方案,協助經濟弱勢的民眾度過難關,不過審計部公布的決算報告,發現領有補助款的民眾當中,有人已經死亡,有人擁有5千萬元以上房地產,還有人具有公務員或軍人身分,加總起來不符紓困條件者有大約6萬人。其中勞動部的部分,勞保局目前正在清查,仍待後續比對身分才能追回。

勞保局普通事故給付組組長劉秀玲說:「死亡的部分因為事實明確,那我們已經追回了,有關軍公教的部分,我們還會再跟國防部,或是他服務的機關再去確認他的身分,當時領取的時候的身分是不是真的,有沒有符合可以在職業工會加保的情形。」

勞工團體批評,類似這樣紓困或其他救濟的方式,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問題,在過往就常發生掛一漏萬、無法查核的情形,中央應該積極研擬出詳細規則,否則面對下一次的疫情,同樣會有漏網之魚。

台灣勞工陣線聯盟秘書長孫友聯表示,「這樣一個大規模的紓困,如果你要逐筆的去查核的話,肯定那個行政成本是無法負擔,那但是如果可以透過某一個管道,去發放的話,譬如說職業工會,這部分可能在整個把關的程序上面,可能要更加地清楚。」

以109年來說,勞動部針對自營作業者推出三萬元補助,其中有630人不符資格,都已經追回。雖然審計部在110年的決算報告指出,紓困涉有疑義的金額達到8.3億,其中又以勞動部的6.88億元最多,但勞動部表示,仍待逐筆查核後才能確認實際的人數及金額。
 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