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陽博物館收入減 縣府擬委外經營活化
林敬倫 / 宜蘭報導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宜蘭蘭陽博物館遭審計室質疑,近5年門票收入遞減,文化局打算將蘭博以OT的方式委外經營,盼活化蘭博。但地方上憂心,蘭博屬於公共財,如隨意委外給廠商,就會像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一樣,民眾恐不能隨意在園區出入、散步,門票也會變得更貴。而且蘭博的文化保存以及教育功能,恐怕也會因此淪喪。
外觀以東北角海岸的單面山為意象,興建而成的頭城蘭陽博物館,於2010年開幕啟用,卻遭審計室質疑,近5年門票收入遞減,且人事成本負擔沉重,導致短絀逐年擴大。縣府因此研擬將蘭博以OT的方式委外經營,盼透過引進民間資源活化,地方上對此卻有憂心。
媽媽號負責人林瑞文說:「希望是說,在整個本體的部分,或者是整個,包括外面園區的部分,能不能考量到就是說,未來的當地民眾的一個便利性。」
港口里長李世田認為,「但是一旦給它OT出去,譬如說我們要去散步,還是要去那邊坐一下子,不可能再無償提供,來服務我們這裡的百姓。」
地方認為,蘭博屬於公共財,如隨意委外給廠商,就會像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一樣,民眾恐不能隨意在園區出入、散步,門票也會變得更貴。委外案如未妥善評估,蘭博的文化保存以及教育功能,恐會淪喪。
宜蘭縣文化局長呂信芳回應,「那我們當然會盡量採取兼顧地方跟縣民權益的方式,來找有可能的廠商。」
據審計室統計,蘭博2017年門票收入還有3011萬元,逐年遞減到去年只剩下1161萬元。審計室認為,蘭博興建與啟用舉借9億3027萬元的債務,至去年為止僅償還1億6100萬元,縣府應研謀有效營運策略,避免影響蘭博債務償還能力。文化局說,委外案就是希望蘭博能創新,以吸引觀光客,全案仍在評估階段,縣府會考慮各方需求,廣納各界意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