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染疫康復門診已收逾3千人 31至50歲佔45%
吳雅瑜 張國樑/台北報導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國內新冠疫情逐漸下滑,單日新增2.3萬多例本土確診,還有84例中重症、31例死亡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有不少確診康復者飽受後遺症及長新冠等情況影響。根據健保署統計,國內新冠染疫康復門診,一共有108家,已經收案了3174人,這其中的年齡層,以31到40歲,還有41到50歲居多,占了45%。
國內新冠疫情,指揮中心宣布今(2)日新增23302例本土個案、84例中重症,其中2例是MIS-C,及31例死亡。死亡個案中,最年輕是一名40多歲男性,有糖尿病、高血壓,但沒有規則控制,因呼吸困難、意識改變送急診,經檢查發現左側腦內出血並確診新冠肺炎,經治療仍因新冠及顱內出血併中樞神經衰竭死亡。
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,「7月28日因為有出現腦壓升高、腦水腫惡化,以及血壓下降等等這些急性的變化,所以當天就因為救治無效,而不幸過世。」
就在國內疫情逐步趨緩的同時,有越來越多的確診者在康復後飽受長新冠影響,根據健保署統計,新冠染疫康復門診共108家,總計已經收案3174人,其中年齡層以31到40歲及41到50歲居多,合計共佔45%。
健保署專門委員張作貞指出,「全台灣基本上各縣市都是有一家以上(醫院)在參與的,台北市的1243人;新北市的525人及台中市的428人,他的收案人數是比較多的。」
至於近日出現BA.5本土個案,有國內專家認為,8月8日恐怕是BA.5的疫情反轉點。
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,「目前看起來是還有在下降的趨勢,但是下降的幅度其實不大,所以可能這個禮拜或下禮拜都有可能會出現某一天,就是會較前一週同期比較高的狀況。」
莊人祥表示,目前社區的BA.5還算少數,病例數也趨於穩定,病例數降幅不大的主因就在人流增多,且觀察國際情形,若到了低點,確實在BA.5進入社區後,過幾週就可能開始上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