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外賽鴿倖存率僅1.58% 農委會允研議相關罰則

曹晏郡 邱福財 / 台北報導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海上賽鴿文化在台灣行之有年,目前夏季賽也已經在進行中。但有動保團體指出,海上賽鴿十分殘忍,因為需要將船隻開到320公里遠的外海放飛,許多鴿子無法承受長時間飛行,以去年的比賽來看,放出去4.5萬羽賽鴿,只回來700多羽,因此呼籲相關單位正視這類的活動,是否有觸犯動保法。

高齡超過10歲的鴿子霸姬,看起來乖巧溫順,但牠曾經經歷一段辛苦的過去。台灣鳥類救援協會秘書長吳峻毅說,「抓一隻鳥兒牠就會飛走,但牠(霸姬)沒有辦法飛,可能再也沒有機會比賽,有的就被煮了吃,或剪斷了翅骨之後丟往遠處。」吳峻毅表示,平均每一個月有收到13件的鴿子救援案件,佔了所有鳥類救援的案件40%。

船隻行駛到外海,將賽鴿放飛出去。類似霸姬這樣能平安參賽回來,沒有死亡;或是受傷被丟棄又能存活下來的賽鴿,已經算是幸運。

光從2021年的冬季南海賽事來看,4.5萬多羽賽鴿,經過距離逐漸拉長的2場資格賽、5場正關賽後,只有1.58%,大約700多羽賽鴿回來,剩下都因為落海或其他因素死亡,因此動保團體呼籲相關單位,正視海上賽鴿的殘忍。

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秘書長何宗勳表示,「比賽如果是合法,為什麼要犧牲動物的生命來換取龐大的利益呢?」

農委會畜牧處科長宋念潔則指出,「賭博為目的的動物競技行為是禁止的,類似的這個案件,如果不是警政或是檢調,單靠動保行政單位破獲的機率真的是非常低。」

對此,內政部警政署科長王耀輝表示,「除了這個查獲的案例以外,我們賭資也是相當的一個龐大,所以我們扣到的現金動輒數百萬到千萬。」

法務部檢察司科長周元華則說,賽鴿活動還涉及了其他的行為,例如賭博、擄鴿勒贖,這些都涉及刑事案件。立委和動保團體指出,海上賽鴿文化殘忍,已經讓台灣的國際形象蒙羞,農委會也做出回應,對於動保法是否要加入罰則,將進行研議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