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羅斯閱兵典禮慶祝勝利日 閱兵台上未見國際領袖

每年5月9日是二次大戰歐洲戰場的勝利日,俄羅斯承襲「前蘇聯」習慣,在首都莫斯科以及各大都市,以閱兵典禮來鼓舞民心士氣。儘管有西方媒體預言,俄軍在烏克蘭損失慘重,今年勝利日閱兵會縮水。不過除了受到天氣因素取消了各型軍機的空中分列式,地面部隊的人員和裝備仍舊按表操課進行閱兵儀式。

莫斯科的勝利日閱兵典禮,按照慣例由鼓隊打頭陣,隨後陸海空三軍和軍事學校組成的隊伍,依次通過閱兵台,用數十年如一日的模式向總統蒲亭致敬。值得注意的是,除了觀禮台上有各國駐俄使節與代表團,蒲亭的身邊並沒有任何其他國家領袖。和蒲亭最合作的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科也沒有出現。英國學者分析指出,在烏克蘭戰局僵持、東西陣營關係緊張之下,這樣的現象意味著俄羅斯在國際上更顯得孤立。

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院研究員沃爾茲克表示,「今年不會有(國際領袖出席),儘管大閱兵照常,但各國領袖不去,這凸顯了他們(俄方在國際)受到孤立。」

由於天氣的關係,往年都會有的軍機空中分列式,今年全數取消。不過日前的全兵力預演,還是有受到外界關注的重點。首先是極少在國際媒體曝光的伊留申IL-80,是除了總統出訪的專機之外,專供國家元首在核戰危機下,由空中指揮核武戰略部隊的專機。另外,由8架米格35戰機排列成Z字型通過閱兵會場上空,也是原定計畫之一。

俄羅斯展開對烏克蘭的攻勢,不少軍用車輛車身上,都會有白色的Z字樣。一度被解讀為是要打倒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,因為澤倫斯基的姓氏,英文開頭字母就是Z。但事實上,這是來自俄語的羅馬拼音,原來的意思是「為了勝利」。而原本被誤解為勝利的字母V,俄語的原意是「真理的力量」。

專題|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?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