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役延長至1年?邱國正:今年完成評估、傾向不修法
黃子杰 陳信隆 / 台北報導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兩岸情勢緊張,外界持續討論兵役延長議題。國防部長邱國正表示,今年會完成評估,提出報告,傾向不修法。有立委提醒,不修法只有兩個選擇:軍事訓練役維持4個月,或者恢復義務役徵兵1年。專家分析,若役期恢復一年,可培養役男成為一專多能的步槍兵。
專心操課服兵役,我國役男只需要服4個月的役期。由於役期短,導致軍事訓練役多次被質疑無法成為合格的戰力。受到烏俄衝突影響,喚起國人重視國防改革。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,有75%民眾同意兵役延長為1年,但也有大學生認為,訓練內容不變的話,役期延長只是虛度光陰。
民眾李先生認為,「你訓練一年的,他不一定還記得,所以根本沒差。(記者:所以會覺得說其實不管怎麼樣,是不是訓練的內容要改變呢?)對啊,雖然我不知道他在訓練什麼。」
民眾廖先生說:「延長一年的話,大家對這些訓練比較紮實,因為四個月的話,通常剛進去,大概一個月適應之後,剩下兩個月可能還在摸索階段,然後再一個月可能就準備要退役了。」
朝野立委同樣關切役期延長議題,國防部長邱國正23日承諾今年會完成評估,提出報告,傾向不修法,且在公告一年後才能實施。不過,立委端出兵役法,常備兵役區分現役一年,還有4個月以內的軍事訓練,以及後備役。也就是說,若不修法,只有兩個選擇:軍事訓練役維持四個月,或者恢復義務役徵兵1年。
民進黨立委羅致政指出,「現在是法律是為期一年,然後軍事訓練役是4個月以內,是可以縮短,但是不能延長,但是現役就是一年。」
邱國正強調,役期調整必須以敵情,或防衛作戰的所需兵力為考量。專家分析,若延長為一年役期,可以借鏡志願役,培養役男成為一專多能的步槍兵。
全球防衛雜誌採訪主任陳國銘表示,「他也可以擔任,比如小型團體的操作武器,比如說60迫砲或81迫砲,他也可以擔任副砲手。那你想想看,透過一年役期之後,這個士兵,他是一個步槍手,也是一個機槍的輔助手,甚至說一個彈藥搬運手。」
鄰近的南韓、新加坡役期都比台灣還長。台海情勢嚴峻,隨著共軍逐次加大對台「實戰化」的規模、頻次跟強度,國防改革迫在眉睫,專家認為,應盡速跨出改革的重要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