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代表處掛牌 立陶宛遭中國全面打壓

張志雄 陳信隆/台北報導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我國以台灣為名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,引發中國不滿,對立陶宛實施一連串報復行動。立陶宛總統瑙塞達不認為台灣開設代表處有錯,但是代表處的名稱並沒有徵詢過他的意見。外交部表示,不便發表評論,但台灣堅定力挺立陶宛的決心不會改變。有學者分析這代表立陶宛正承受極大壓力,未來我國想以台灣為名在其他國家開設代表處的難度將會增加。

我國去年11月18日在立陶宛設立台灣代表處,這也是我國在歐洲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外館,中國對此不滿,除了宣布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,也對立陶宛經濟制裁報復。立陶宛總統瑙塞達日前受訪表示,同意我國以台灣為名開設代表處是個錯誤,立陶宛前總統亞當庫斯也表示承認台灣的事情,應該是大國的事,不是小國來帶頭。有國內學者分析立陶宛是半總統制,總統握有外交實權,這反映立陶宛正承受極大壓力,未來可能尋求歐盟或美國等民主國家的支持與協助。

國防安全研究院博士後研究鍾志東:「現在這次特別是由美國,還有歐盟的一個支持,那當然就是 也可能在中國,你可能要給他個面子啦,這件事情可能會繼續再協調。」記者詢問是否會找出一個調整?鍾志東表示不可能,「我個人覺得,不太可能完全就是照立陶宛想要的,我很坦白地講。」

有學者認為這次中國對立陶宛施壓,恐怕未來我國想要以台灣為名在其他國家開設代表處,難度將會提升。

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嚴震生:「可是我們一路被挖(邦交國),連續被挖了這麼多,那我們都沒有回應嗎,我相信大概在,就是說特別是立陶宛這個事,這個風波之後,美國大概也看到就是有些台灣的議題,確實是對北京來講有紅線,他比較擔心說 一個地方有缺口,會不會造成各地的突破,所以他會防守得比較嚴。」

鍾志東認為即使未來台立兩國之間真的出現任何變動,也代表台灣問題已經國際化,開始被世界各國關注。嚴震生則擔憂近來包括台美關係提升,以及自由世界國家對台灣的支持度增加,可能讓中國對我國的外交打壓力道更為增加,我方應該思考可能的因應對策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