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國書認戒嚴時期曾是國民黨線民 促轉會:線民僅是監控系統末端

有關媒體報導黃國書為「職業學生」並遭民進黨新潮流系除名一事,在政壇引發關注,黃國書深夜在臉書貼文指出,戒嚴時期的大學時代,他被迫協助情治單位政治偵搜工作,為此向當事人表達愧歉。
黃國書貼文提及,他在20初頭歲時,因不明原因遭情治人員盯上並遭約談,情治單位告知黃國書和政治叛亂犯交往會有麻煩,如果可以協助提供情資,將會有保護傘,讓偵搜對象和往來學生免於不測。
黃國書表示,在幾次約談後,他相信了情治人員的說法,並在其脅嚇嚇同意其要求,當時只是希望大家平安。他表示這段發生於戒嚴時期的過往迫於無奈,也跟當事人表達愧歉。
作家陳芳明在臉書貼文表示,黃國書承認自己曾經是國民黨線民是了不起的勇氣,應屬轉型正義的行動。陳芳明指出自己也是國民黨海外線民的受害者,在海外流亡18年回到台灣,轉型正已經實踐多年,還是有人不敢面對過去也不敢面對自己的所作所為。
陳芳明說線民不只是在秘密監視別人,還做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密告。他肯定黃國書的勇氣,直指黃國書揭開歷史最黑暗的角落。
促轉會也在臉書貼文指出,監控檔案的出土與後續開放應用,是台灣轉型正義工程將面對的新挑戰,這批檔案有大量當年威權統治長期滲透各領域的資訊,包括國民黨黨務系統,各情治機關乃至部分行政機關,以高度協力方式滲透社會。
促轉會表示,社會中有相當成員過去曾因不同理由,以不同參與程度被吸納進此體制中運作,如何看待這段歷史與成員,是社會需要持續思考討論的議題。促轉會並指出,在社會關注個別線民之際,線民只是監控系統的末端。如何與檔案資訊或相關人的主觀陳述參照,促轉會認為此是嚴肅的民主工程,稍一不慎,便可能落入獵巫或洗白等情境。
至於處理加害者及體制參與者問題,促轉會表示,關於監控檔案由於被徵集的時間晚、調查研究仍有不少空白,一旦要進入辨識且追究個別人士的責任仍需完備法源,包括正當程序與救濟機制等,需另以法律定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