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通檢舉4年增4倍成案率卻不佳 立院擬修法防浮濫檢舉

看到交通亂象,許多民眾會拍下車輛疑似違規的證據,向警方檢舉。根據統計,從2016年到2020年,檢舉案件大幅增加了四倍,不過在雙北市成案比率卻沒有顯著成果,甚至在台北還呈現下滑趨勢。如何在交通抑止違規狀況和浮濫檢舉中找平衡,成為一大課題。

白色休旅車沒有打方向燈,直接向右切換車道,全被後方駕駛的行車紀錄器拍得一清二楚;也有民眾手機錄下黑色休旅車紅燈迴轉,疑似違規行駛,向警方檢舉。滿街交通亂象,警民合作揪違規,現在立院初審通過修法,以避免民眾浮濫檢舉。

民眾陳小姐認為,「檢舉的樣態實在太多人,所以造成很多的所謂的達人,那其實這個很多人其實為了這個去申訴,或者是什麼花了很多的時間,這個也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。」

民眾曾小姐則認為,「但是我覺得檢舉可以提高大家的警惕,我覺得可能是有好處的。」

警方受理到民眾檢舉的案件,從2016年超過153萬多件,到2020年提高到598萬6千多件,增加了4倍,以雙北市為例,近幾年台北市受理民眾檢舉交通違規,108年87萬件,隔年增加到113萬件,不過成案比例卻從72%下滑到69%;新北成案比例雖然逐年有小幅提升,但舉發案件數也在短短3年內暴增快一倍。

警方也發現,有部份民眾不單單使用手機、相機檢舉,而是以行車紀錄器一路拍下影像,再用電腦截圖,隨著檢舉量越來越多,有部份是特定性跟拍、報復狀況,引起民怨,也導致警察工作量增加,徒增負擔。

台北交通警察大隊執法組警務員王偉宇表示,「我們警方也有各式各樣的勤務規劃,要做合理的規劃,但是其實過量的檢舉跟惡意的檢舉,其實都會造成我們承辦員警工時上的增加。」

另外,近幾年的違規樣態,雙北以違規停車、違規臨停、不依規定使用燈光為大宗,個別則包含違規爭道、違規轉彎或變換車道,和不依標誌標線號誌行駛等樣態。這回,立院要修法以杜絕浮濫檢舉,不過民眾能否自律,自主不再違規,還有待檢視。
 

專題|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?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