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台灣黑熊佩戴衛星追蹤頸圈 紀錄珍貴生態資料

前年7月,在台東廣原部落被發現的台灣黑熊Mulas,經過照料後野放,回歸山林超過1年。林務局今天以紀錄片方式,公布這段歷程,也透過牠佩戴的衛星追蹤頸圈傳回的訊號,提供台灣首隻黑熊野外活動的珍貴生態資料,做為未來黑熊保育策略的參考依據。

透過覓食訓練,台灣黑熊Mulas慢慢學會覓食的技巧,加上沒有遺忘攀爬的能力,牠也慢慢恢復本性。前年7月,Mulas在台東廣原部落被發現,經過林務局台東林管處等單位的努力,透過10個月的照料及訓練。專家評估後,認為可以野放,重新回歸山林。

台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獸醫師江宜倫說明,「照養的過程當中,我們有監控牠的健康狀態呀,對於牠的野化訓練,甚至幫牠做一些陌生人的趨避性,讓牠回到野外的時候,是不會跟人是親近的,不會有太親密的連結在。」

在獸醫師的細心照料下,Mulas從被發現時的4公斤,長到42公斤。牠野放時,特別佩戴上衛星追蹤頸圈,傳回的訊號,成為台灣首隻黑熊野外長期活動的珍貴生態資料。

野聲環境生態公司負責人姜博仁指出,「Mulas 牠在這一年中,大概的路線,我們可以很快看到,一開始做很大的一個一個擴展,之後,非常密集集中活動,在一個區域。在這整整追蹤的405天的過程之中,有4374個GPS定位,它的成功率將近86%。」

林務局台東林管處長吳昌祐說:「我們都一直在籌備這些工作,希望能做最好的準備。當黑熊有需要做救援或照養的時候,我們能夠用最有效率的方式、最快的方法來把這件事情做好。」

林務局以紀錄片方式,公布這段珍貴歷程。透過追蹤頸圈傳回的訊號,讓民眾了解台灣黑熊野放等工作的困難,也了解保育及動物救援的重要性,也可做為未來黑熊保育策略的重要參考依據。

專題|土耳其百年震殤 「鬆餅式坍塌」為何釀禍?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