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報告發現,兩劑AZ疫苗間隔時間越久,效果越好,尤其44到45週的抗體濃度最高,這樣的數據引發各界關注。指揮中心今天表示,目前國內兩劑間隔時間為10到12週,如果超過12週施打,疫苗的預防效果還是沒有問題。
國內新冠病毒疫苗不足,各界進一步思考是否該延長兩劑疫苗間隔。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報告發現,AZ疫苗兩劑間隔44到45週,抗體濃度最高,其次是相隔15到25週,再來是相隔8到12週。
北醫大口腔衛生系博士級研究員任小萱表示,「如果這個兩劑的間隔越長,根據他的研究可以發現,這個抗體濃度其實是會越高的。那所以是針對比較缺乏疫苗的這些國家,我們是可以拉長這第二劑,先把現有的這個疫苗,先給足夠的人先去打,至少第一劑這樣子。」
至於莫德納跟BNT這類mRNA疫苗,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刊載的研究報告,第一劑接種後27天的抗體濃度,跟接種兩劑之後很接近,但第28天之後的抗體濃度變化,還需要研究確認。
北醫大口腔醫學院副院長陳立昇說:「疫苗短缺,那很多的這個單劑施打之後,那是不是足以應付我們現在疫情,可以由這些研究來支持這樣一個論點。」
指揮中心回應表示,國內目前兩劑疫苗間隔是10到12週,如果要再延長,還是一樣有防護效果。
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明,「如果必要的時候,超過12週再施打的免疫反應,還是可以很好,還是可以有預防的效果,所以打完第一劑以後,他因為某些情形而超過12週再去施打,基本上我們是建議說,這樣子沒有關係,是沒有問題的。」
雖然認同間隔延長對預防效果沒有太大影響,但是否考慮延長兩劑間隔,指揮中心沒有直接回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