雙北未規定傳統市場強制管制人流 永春市場自主以門牌號分流
林欣儀 彭耀祖 / 台北報導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新冠肺炎多起確診個案都出現在傳統市場,擔心傳統市場成為防疫破口,各地方政府嚴陣以待。雙北市尚未祭出人流強制管制,但台北市有部分市場實施自主分流管理,像永春市場以門牌號碼和樓層數,來細分到市場的日期和時間。
週一傳統市場休市,還是有不少攤商開門營業,來逛來買的也不少。
攤商潘先生說:「只要一個確診幾乎整條都封掉了,所以就能做就盡量做,不然怎麼辦?我們也要生活啊。」
顧客林先生表示,「今天禮拜一比較沒人,沒人才敢出來,像沒人我才會靠近,如果有太多人就不敢太靠近。」
攤商開門做生意,就需要人手幫忙,員工也擔心傳統市場成為防疫破口,但為了生活也只能冒險上工。
市場攤商員工張先生說:「沒有出來沒有錢唷,要出來就很危險,只是說安全措施自己要做好啦,這個你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啊。」
像基隆、高雄和台中市府都呼籲市民,依身分字號分為單號、雙號自主分流,桃園、新竹和苗栗31日也宣布跟進。不過,雙北市尚未祭出人流強制管制,呼籲市民自主分流,像台北市永春市場就採用門牌號碼單號、雙號自主分流,甚至細分以樓層數的單數和雙數錯開來市場的時間,還能上網預購,橫跨不同攤商都能買,再到市場門口一次取貨。
永春市場自治會長黃秀玉表示,「他也怕我會怕,他也不用進來市場,有時候你跟我講說你要買什麼講一講,我們幫你整理好對不對,就拿到門口給你就好啊,市場內基本上都沒問題 ,有問題都出在流動攤販。」
包含台北士東市場、南門市場、新北的秀豐市場、泰山市場和三峽市場等,都加入市場網購平台,只要在家下好單,就能一次買齊。面對疫情嚴峻,傳統市場比較難保持安全距離,為了生存,傳統市場積極轉型成立網購平台,不希望市場因為疫情關閉,而失去賴以維生的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