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H直播

高市府2.5億元改善50處市場 攤商指停車問題仍待解決
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連鎖超市、網購等越來越發達,讓各地傳統市場日漸式微,面臨挑戰。高雄市政府2年挹注2.5億元,逐步改善全市50處市場。其中在9月完成改造活化的鹽埕第一公有零售市場,還成了新景點,吸引觀光客駐足參觀。但也有民代跟攤商認為,傳統市場的難停車等問題,恐怕也影響消費者到訪意願,須設法解決。

一大早的市場內,熟客拉椅子直接在攤前坐下,跟攤商聊天。但不只在地人,還有許多外地遊客,在市場內外參觀。

高雄鹽埕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在9月完成改造、活化後,因保留日治時期木造結構,成了新景點。

外地遊客胡小姐認為,「它滿有特色,就是有一點文青的感覺。然後你看它這整個裝潢,也是木造的啊,就覺得滿新鮮的,不太像一般的傳統市場。」

當地人蔣先生說:「很多啊,他們網路很多都有來,都有來逛一逛。」

老攤位跟新進駐的青年攤位錯落在市場內,象徵世代傳承與共存。高市府2年挹注2.5億元,改善全市50處市場。過去因商圈凋零,加上隱藏在商店街巷弄內,而逐漸沒落的鹽一市場,改造後生意跟人潮明顯變多,但攤商也希望能改善停車問題。

攤商洪小姐指出,「因為外面都是店面,人家在做生意,這你也沒辦法啊。這是古早的(市場),哪會有停車場能(停車)。」

高市府經發局主任秘書呂德育表示,「明(2023)年度我們將持續編列預算,投入市場軟體優化,延續鹽埕第一公有市場成功模式,打造指標性的市場。」

停車問題是高雄多數傳統市場的痛點,因為市場大多在巷弄內,或周邊正好是鬧區,難停車讓民眾越來越不想到訪,間接導致市場的沒落。就有民代認為,市府在改造市場的同時,也應整頓周邊停車問題,才能治標又治本。

823公投》重啟核三,你怎麼看?

您的參與,
讓公共服務更完整!
閱讀、按讚,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
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,詳見服務條款。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