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增401例本土+266例回歸 13死創新高

國內疫情延燒,今天本土個案再新增401例,還有266例校正回歸,有13例死亡,再創新高。死亡個案中,有3人是入住集中檢疫所和防疫旅館後死亡,其中一名死者是40多歲的女性,入住防疫旅館一週內死亡。其他死亡個案幾乎都是年齡超過60歲的長者,多數有慢性病和心血管病史。另外,解隔離治療條件新制上路,無症狀或輕症個案,退燒至少1天,症狀緩解,距發病日達到10天,可改為居家隔離。至於醫院隔離治療個案,還要PCR檢驗結果為陰性,或CT值大於等於30,才能改為7天自主健康管理。
 
國內再新增405例確定病例,其中401例本土個案,4例境外移入。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266例,總計新增671例。而確診個案中,新增13例死亡。死亡病例數再創新高,累計確診數,合計有6761例,累計死亡人數共59例。
 
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:「全部案例今天在671例裡面,回歸之後,校正之後,當然現在還是以5月17號(確診數)為最高。」
 
這次新增13起死亡個案中,多數都是年紀較大,絕大多數是超過60歲以上到90歲長者,而且有慢性病史。不過兩名死亡個案,其中一名只有50多歲男性,有主動脈剝離病史;另一名年紀更輕,40多歲女性,曾接觸確診個案,但無慢性病史,因輕症安置防疫旅館,卻在一週內死亡。
 
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,「目前來做這些比較,當然給我們一些警惕,染疫的相關的年齡是偏大,我們還是(死亡率)維持在1%,並沒有說很明顯的來增高。」
 
隨著確診人數愈來愈多,醫療量能不堪負荷,指揮中心也公布最新版解隔離條件。其中針對隔離治療無症狀或輕症個案,需同時符合兩項條件,包括退燒至少一天且症狀緩解,且距離發病日已達10天,無須採檢解除隔離治療,改為7天居家隔離。至於隔離治療個案,解隔離條件,除了以上兩項外,還要進行1次呼吸道檢體,PCR檢驗結果為陰性,或Ct值大於等於30,即可解隔離,進行7天自主管理。
 
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,「符合這樣子的條件解除,他是解除隔離治療,但是從醫院到集中檢疫所,返家進行居家隔離,在中間裡面不得搭大眾的運輸工具。」
 
由於台北市萬華地區,本土案例居高不下,這波疫情的本土個案多半有萬華活動史。陳時中也證實,將萬華地區,列高風險族群,註記在健保卡上,強調是為了保護醫護及民眾的健康。
 
指揮中心強調,健保卡特別註記,是為了加速轉診,做出更好判斷與診療,這是防疫非常重要的一環。至於民眾質疑有被監視侵害隱私,強調在疫情過後,就會依法來註銷。

專題|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?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