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土297+258》加校正回歸再增本土555例 陳時中:並不是太好的狀況

李宜芳 / 整理報導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今天國內新增557例新冠肺炎確診,其中297例本土個案、2例境外移入,校正回歸258例;所有中,與萬華活動史相關110例、茶藝館相關9例、某社團相關1例,關聯不明143例。
 
此外,新增19例死亡個案,死亡人數再創新高。死亡個案年齡介於40多歲到80多歲,多有慢性病史,有10例有萬華活動史。
 
新增本土個案分布仍以新北市136例最多,其次為台北市94例,桃園市21例,台中市10例,花蓮縣9例,彰化縣7例,基隆市及台南市各6例,嘉義市2例,新竹縣、屏東縣、台東縣、南投縣、新竹市及高雄市各1例。
 
指揮官陳時中指出,經校正回歸後,每日確診數未明顯下降,「並不是太好的狀況,代表相關的措施速度還是不夠快」,但他也強調,病例數沒有突然上升,代表三級警戒防疫有一定的成效。
 
1622193032u.jpg
 

雙北快篩陽性後 PCR也陽性確診比例高

 

指揮中心也公布過去一週全台各縣市快篩陽性結果初探報告,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,比較各縣市的快篩陽性反應者,再做PCR檢測之後驗出確診的比率(快篩陽性之確診率)發現,台北市、新北市陽性率偏高,至少達64%和67%。其他地區快篩陽性之確診率則有高有低(如下圖)。
 
羅一鈞說明,這和前往參與快篩的對象有關,有些案例數沒那麼多、但快篩陽性確診率高的縣市,是因前往篩檢的人多為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,或是有高風險活動史的人,因此準確度相對高。
 
1622192863n.png
 

疫苗數量隨時撥補 公布地方自購疫苗相關準則

 

至於疫苗數量及配送,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,15萬劑AZ疫苗已於昨(27)日配發各縣市,其中2萬2700劑給台北市,1萬8700劑給新北市,並優先提供給醫療人員和第一線防疫工作人員施打。預定6月10日會再進行第二批疫苗撥補,但陳宗彥強調,只要各縣市施打速度夠快,有六成以上醫療人員、防疫人員完成接種,疫苗也會隨時撥補到位。
 
1622193032p.jpg

有記者問到國產疫苗的最新進度,指揮官陳時中表示,疫苗解盲前不便發言,僅說目前沒有不順利的地方。
 
另外,陳時中上午在立法院提到,10月前可以讓四千多萬人,也就是全台六成的民眾,接種第一劑疫苗。陳時中在下午記者會時解釋,根據到時候疫苗數量,屆時若火力全開施打,應該可以完成六成以上的接種,形成社區防護力。陳時中還指出,疫苗施打率在兩成以下還看不到效果,達到四到六成才會有明顯成效。
 
另外,指揮中心也公布COVID-19疫苗輸入準則,地方政府或企業要申請疫苗輸入,應委託藥商,並備齊以下資料,強調疫苗必須遵照指揮中心的防疫政策做使用。
 
1622193039o.jpg
 

應解除隔離者拒出院 可依法開罰 

 
也有記者問到,不少輕症病患達到解除隔離條件後卻不願意出院,導致占用資源的情形,是否可用傳染病防治法處罰?羅一鈞說明,根據《傳染病防治法》第45條,病人若有不服指示情形,醫療機關可報請衛生局,通知警察機關處理,可罰6到30萬。
 
另外,因為各大醫院的醫療量能降載,也傳出有癌症病患無法入院治療,只能看門診,但因為醫療保險不給付門診費用,導致病人必須自行負擔龐大醫藥費,甚至有病人因此終止治療。對此,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,之後將再與金管會、保險業者進一步釐清。
 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