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中國國台辦發布「農林22條措施」,向台資企業招手。根據陸委會統計,自1997年,中國為擷取台灣農業技術與經驗,已批准43個兩岸農業合作的試驗區、創業園。上午農委會表示,若是技術跟品種一起帶到對岸,這是系統性的流失。
民進黨立委邱議瑩認為,「最大的恐懼應該會在於,過去有許多的農民或者是漁民在中國被養套殺。」
民進黨立委鄭運鵬也表示,「你去斷台灣的鳳梨幹嘛,你就進口台灣的農產品就好了啊,對不對。給你錢啊,然後趕快上市。」
根據陸委會統計,中國為了擷取台灣的農業技術與經驗,從1997年起,共批准建立15個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、28個台灣農民創業園。其中設在福建省6個創業園,共引進台資近12億美元,年產值超過60億人民幣。
而農委會則是提醒投資者,應好好評估風險。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強調,「高端的蘭花產業,或者是養殖漁業這個部分,結果一開始當你整套技術被學走了以後,透過增資把你們資金稀釋,稀釋到最後技術學走了以後,資金也沒有了。」
上午農委會針對防範品種與技術外流,到經委會進行報告。副主委陳駿季強調,面對中國,技術過去並不可怕,但技術跟品種一起過去,造成系統性的流失,確實必須要重視。
上午農委會針對防範品種與技術外流,到經委會進行報告。副主委陳駿季強調,面對中國,技術過去並不可怕,但技術跟品種一起過去,造成系統性的流失,確實必須要重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