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疫情逐漸被控制,指揮中心動態調整境管措施。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宣布,基於活化兩岸的經濟往來,即日起開放中國人士來台從事商務履約或者是跨國企業的內部調動,並將依情勢發展,分階段循序恢復交流。除此之外,也將會同指揮中心評估恢復中國的人道探親往來。對於中國祭出「農林22條」對台政策,邱太三認為,這是對方的單方面思維,國安局長陳明通則評估這不切實際。 後疫情時代,兩岸要春暖花開,陸委會主委邱太三上任後的首
中國先前宣布禁止我方鳳梨進口,引發我方反彈。有媒體報導,農糧署長胡忠一表示,「中國不再是穩定市場,台灣鳳梨不會再銷往中國。」,被質疑是假訊息。國安局長陳明通今天表示,這是中國認知作戰手法。此外,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展開會談,陳明通認為美方會針對台海議題,表達立場、劃清界線。 台海局勢緊繃,中共積極對台採取認知作戰,試圖分化民心。先前宣布禁止我方鳳梨進口,有媒體報導,農委會
昨天中國國台辦發布「農林22條措施」,向台資企業招手。根據陸委會統計,自1997年,中國為擷取台灣農業技術與經驗,已批准43個兩岸農業合作的試驗區、創業園。上午農委會表示,若是技術跟品種一起帶到對岸,這是系統性的流失。 國台辦發布最新惠台「農林22條措施」,是惠台還是利中?上午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,有執政黨立委認為,這是中國一貫的套路,也有委員質疑中方的態度。 民進黨立委邱議瑩認為,「最大的恐
國台辦發布「農林22條措施」,支持台資企業在中國農林業領域發展。對此,種蓮霧的農民表達興趣缺缺,認為中國政策常急轉彎;種蘭花的農民則說,產業供應成熟,對這些措施無感。農委會傍晚也開記者會指出,這些措施雖然名為惠台,但實際上對中方有利。 中國片面禁止輸入台灣鳳梨,但國台辦持續對台資企業招手,要台灣民眾把握機運。發布的「農林22條惠台措施」中,涉及茶葉、水果、花卉等,條件包括提供土地、便利融資,與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