蕨類「滿江紅」重現花蓮農田 吸引民眾目光

溫嘉楷/花蓮報導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花蓮吉安鄉農田水面上,最近漂浮著一種紅色植物,經農改場確認後,是俗稱「滿江紅」的蕨類。這種植物在早期沒使用農藥的年代,是農民的綠肥;在花蓮消失已久,所以吸引不少民眾目光。
 
這裡是花蓮吉安鄉慶豐村的一處休耕農地,放眼望去地上一大片紅,好像被鋪設了地毯,但仔細瞧瞧這些都是漂在水面上類似浮萍的植物。經過民眾都表示沒看過,連農民也不知道是甚麼。

附近民眾施先生說:「我第一次看到長滿的時候,覺得好像一片紅地毯這樣,很漂亮。」

在地農友楊先生表示,「有些是水溝,看到就是紅紅的,才發現為什麼那個。對,那我們知道是這裡飄來,這樣子而已。」

經過花蓮農改場確認,這紅通通的植物叫做滿江紅。早期沒有化學肥料的時候,普遍存在田間水池邊,過去農民會利用它當綠肥,穩定水中氮含量,平常是綠色,常被誤認為浮萍,但其實它是蕨類。

花蓮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倪禮豐說明,「缺肥的時候還有在冬季低溫的時候,它就有機會會轉紅。那一般在夏季,養分充分,然後陽光都充分的時候,它大概都是草綠色的,就跟一般的浮萍很類似。浮萍的葉子是橢圓形的,那滿江紅的葉片是有點像羽狀的。」

農改場強調,其實農友可利用滿江紅會穩定氮的特性,在休耕的農地裡引水種植滿江紅;不但可以穩定水質還能增進土壤肥沃,取代化學肥料恢復自然農法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