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男康復採檢9次又確診 專家建議比對病毒釐清感染源

國內昨天出現一例罕見的境外移入確診病例,案913曾在日本確診,出院後歷經8次採檢皆為陰性,沒想到在台灣第9次採檢、又復陽確診。雖然指揮中心初步研判,個案在日本感染可能性較高,屬於感染後期,時陰時陽,不過國內專家認為,也不能排除個案在台灣第二次感染的可能性。

國內1日新增1例日本境外移入確診個案,是本國籍30多歲男性、案913。特別的是,個案去年底在日本採檢確診,出院前後共採檢6次皆陰性,返台採檢2次為陰性,直到第9次採檢又復陽確診。雖然指揮中心初步研判,個案在日本感染可能性較高,時陰時陽,屬於感染後期,不過國內專家黃立民認為,不能排除在台灣第二次感染的可能性。

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,個案還是有在台灣再碰到病毒的機會,因為在日本得一次,然後連續驗了四、五次都是陰性,過了20天再驗一次變陽性,這個機率實在很低。

專家建議指揮中心,可將個案在日本及台灣兩次確診的核酸檢測,進行病毒序列分析比對,才能釐清感染源。此外,雖然指揮中心否認新冠疫苗將來台消息,不過專家認為,現階段應把疫苗冷鏈物流準備好,因為將來輝瑞疫苗必須存放在零下70度超低溫,到時若需動用到生鮮食品廠,也應避免交叉汙染。

黃立民建議,「你用誰的冷鏈都可以,那你就專門拿來,做這件事情就好了,不要又跟別的物品混著一起送,這樣就比較不會互相汙染。」

由於歐洲及美國生產的新冠疫苗,現在都面臨交付延宕,世界各國都出現短缺。專家預估,台灣今年6月能搶到國際疫苗機會並不高,在沒有疫苗情況下,建議民眾還是要勤洗手、戴口罩,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地方,才能降低感染機會。

專題|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