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安森林公園生態池遭野放螯蝦 恐難根除

去年有學者在大安森林公園的生態池進行研究,發現疑似被野放的螯蝦,經確認是變異種大理石紋螯蝦,每個禮拜約可捕捉200多隻。初步發現螯蝦會剪掉水生植物,破壞螢火蟲的棲地,導致螢火蟲數量減少。

研究人員從生態池內拉出捕蝦籠,倒出數量不少的螯蝦。這些螯蝦身上有明顯的大理石紋,在去年就已經發現入侵大安森林公園的生態池。研究人員指出,此種螯蝦可行「孤雌生殖」,不需公母配對,一隻就能產下子代,繁殖能力驚人,牠們的出現也造成好不容易復育成功的螢火蟲減少。

昆蟲專家吳加雄表示,「牠會去剪掉我們生態池裡頭這一些珍貴的水生植物,而這些水生植物的消失,都會造成螢火蟲棲息地的破壞,進而減少螢火蟲的數量。」

目前初步發現大安森林公園除了大生態池,其他四處水池都發現牠們的蹤跡,每個禮拜用捕蝦籠約可捕獲兩百多隻。雖然透過移除讓數量體型皆變小,但要根除卻是不可能的任務。

吳加雄指出,「從以前的案例、從學理來看,事實上只能到達可控制的低密度,而無法根除。」
 
台北市政府公園路燈管理處主任王淑雅表示,「我們有跟基金會討論,是不是我們就是把水池放乾,然後用淨化水池的方式來處理。」

專家表示,就算水放乾,大理石紋螯蝦還是可以在爛泥中存活,因此認為要徹底消滅不太可能,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則呼籲民眾別再亂野放,造成生態浩劫。



 

專題|土耳其百年震殤 「鬆餅式坍塌」為何釀禍?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