遊客入境隨俗,來到台東縣延平鄉紅葉村的樹屋園區,跟著布農族人喝一杯小米酒互相祝福。接著出發上山,走一小段獵人打獵路徑,體驗獵人走過的路。
遊客一面走一面試著尋找原住民常用的月桃葉,採集回到營地,先用清水清洗,再用熱水燙過,排隊等著做月桃飯包。
用月桃葉做飯包,綑綁也是一大技巧。綁不好在煮的過程一不小心食材會跑出來。遊客小心翼翼的綁,小朋友就要家長幫忙。包好的月桃飯包跟漢人包的肉粽有點像,但月桃飯包包起來是長條狀。不過遊客手忙腳亂包出各種扁平形狀,最後放進水裡水煮。
有遊客表示:「自己都體驗那種原始的生活,很好玩、很有趣。」
也有人表示:「開心。因為沒有包過,而且食材就是很自然很環保。」
布農族人說獵人到山上打獵,飲食不能太講究,最主要的烹煮方式就是火烤,用來烤玉米、烤豬肉、烤地瓜等食材,但沒有現代的烤肉醬。不過這樣火烤風味一樣能飄出香氣。
布農族人伊藍說:「布農族的獵人在山上,我們在山上,不可能帶沙拉油到那邊炒煎鍋,沒有的,一定是烤。用火烤,烤肉然後水煮飯。」
最重要的還是體驗獵人怎麼吃飯。一桌的獵人大餐上菜,盤子是用竹子編成的,裡頭有烤魚肉、豬肉、地瓜、南瓜和野菜,菜色豐富。水煮的月桃飯包也煮熟了,遊客人手一盤獵人餐,坐在野外享用。可是沒有現代化的餐具,吃飯只能用手,讓遊客充分瞭解,獵人出外打獵,飲食是非常原始。而且大家一起做,一起分享。
遊客表示:「特別美味,然後用手抓,這種體驗很少。」
伊藍表示:「我們獵人餐是不用廚師的,大家都可以當廚師。然後來做簡單又好吃又營養。」
布農族人說,平常要吃到傳統布農族獵人餐很不容易,不過為了推廣布農族人的獵人文化,用獵人大餐這種方式,最能讓外界親近原住民獵人文化,理解並諒解原住民傳統打獵是跟大自然共榮共生的一種生活模式,同時也能創造部落就業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