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近年支持表演藝術 盼成下個百老匯
施慧中 / 編譯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中國近年來相當支持表演藝術文化,希望把劇場做出像百老匯一樣,有國際規模與市場的舞台,不過礙於事先審查制度,年輕前衛的創作多方受限,形成另類的玻璃天花板,許多劇場人逐漸傾向以打游擊式的快閃演出,規避審查,爭取自由表演空間。
上個月在江南古城烏鎮舉辦的烏鎮藝術節,吸引了13國28部戲劇參加,會場外以城市古蹟為背景的古鎮嘉年華也備受矚目,數百個藝術團體就著烏鎮獨有的木屋、石橋、巷弄甚至扁舟,跟觀眾近距離接觸。
這種即興前衛的表演方式,深受中國當代許多新銳表演者喜愛,因為游擊式非正規售票演出,內容不必事先讓當局審查,得以遊走灰色地帶挑戰爭議話題。這次劇場導演王翀的表演,就是現場隨機找四個觀眾當演員,頭上戴著耳機,聽從指示演出,其中一人手比出開槍姿勢,射掉監視攝影機。
劇場導演王翀解釋:「這邊有這個攝像頭,你已進入監控範圍,這個講的是(吹哨者)斯諾登的事。中國總體來講可能是支持斯諾登,但斯諾登這種反抗精神,可能又是有點危險的。」
37歲的王翀是留美海歸,成立自己的前衛劇團已有11年,也經歷過作品被強制下架的心痛,現在的他,太前衛的議題在海外演出,其他劇場人挑戰界線的作品,就在藝廊、咖啡廳、朋友家等非正式場合曝光。王翀表示:「如果說一個藝術家出了什麼事,大家會主動的做切割,就是以後不要合作,短期內不要跟這個人進行合作的談話,這是完全反著的,他更多還是一個鼓勵順從的文化。」
儘管不喜歡受到官方管束,講話還是要保守一點。另外一組年輕素人劇團,坦言經費是最大的困境,肯定烏鎮藝術節的多元繽紛,是國內能讓他們把戲做好,尋找市場的最佳平台。
上個月在江南古城烏鎮舉辦的烏鎮藝術節,吸引了13國28部戲劇參加,會場外以城市古蹟為背景的古鎮嘉年華也備受矚目,數百個藝術團體就著烏鎮獨有的木屋、石橋、巷弄甚至扁舟,跟觀眾近距離接觸。
這種即興前衛的表演方式,深受中國當代許多新銳表演者喜愛,因為游擊式非正規售票演出,內容不必事先讓當局審查,得以遊走灰色地帶挑戰爭議話題。這次劇場導演王翀的表演,就是現場隨機找四個觀眾當演員,頭上戴著耳機,聽從指示演出,其中一人手比出開槍姿勢,射掉監視攝影機。
劇場導演王翀解釋:「這邊有這個攝像頭,你已進入監控範圍,這個講的是(吹哨者)斯諾登的事。中國總體來講可能是支持斯諾登,但斯諾登這種反抗精神,可能又是有點危險的。」
37歲的王翀是留美海歸,成立自己的前衛劇團已有11年,也經歷過作品被強制下架的心痛,現在的他,太前衛的議題在海外演出,其他劇場人挑戰界線的作品,就在藝廊、咖啡廳、朋友家等非正式場合曝光。王翀表示:「如果說一個藝術家出了什麼事,大家會主動的做切割,就是以後不要合作,短期內不要跟這個人進行合作的談話,這是完全反著的,他更多還是一個鼓勵順從的文化。」
儘管不喜歡受到官方管束,講話還是要保守一點。另外一組年輕素人劇團,坦言經費是最大的困境,肯定烏鎮藝術節的多元繽紛,是國內能讓他們把戲做好,尋找市場的最佳平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