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佛像拚俗價 吞食臺灣手刻佛像銷路


近來,民間咧請的佛仔,那來那濟攏是按中國彼頭引進的,咱臺灣雕刻神尊這門頭路,欲生存就漸漸有較艱難。你像講柴雕的專家葉佳讓老師,這幾年就真拍拚改變作風,換刻一寡文化創意的產品。伊嘛講,做這途的穡頭的項目若欲換,目標著愛相予準,因為改變的路,嘛是無好行。



專注的眼神拿著工具不停在木頭上敲打,14歲開始學習木雕的葉佳讓,在佛像雕刻有三十幾年經驗,作品受到許多收藏家喜愛,甚至有日本人為了作品專程來回台灣好幾趟,這幾年受到中國低價佛像影響,他感嘆台灣佛像木雕產業,已經逐漸凋零。

==台灣工藝之家 葉佳讓老師==
現在幾乎你看 新竹市以前是
台灣最多佛像雕刻
而且是最精緻的佛像 都是在新竹
可是現在很少了
像我們這種工作室的 應該沒幾家
都很式微 都幾乎快
變成稀有動物了

葉老師近幾年積極轉型做文創商品,其中最有名的作品,就是利用新竹著名的柿子搭配木頭雕刻的花生完成的"好柿會花生",還有"愉筷"都受到許多人喜愛。

==台灣工藝之家 葉佳讓老師==
柿子跟花生 它吊起來
它是一個吊飾 它一吊起來的時候
它兩個會相會在一起
所以叫"好柿會花生" 筷子呢
它的魚是總統魚
筷子就是阿里山的檜木
所以把台灣兩個亮點
一個日月潭 一個阿里山
兩個亮點特色結合 一個魚一個檜
所以叫做愉快 想轉型
它一定要有個自己的目標
你這個目標一定要很明確
在轉型的時候
遇到一些瓶頸的時候
你才比較不容易放棄

葉佳讓表示雖然目前台灣木雕面臨困難挑戰,但他會堅持透過手中的雕刻刀,完成一件件精細的作品,讓台灣木雕可以繼續站在世界舞台發光發亮。

記者 張君豪 新竹報導
 

專題|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