盼鐵路立體化過門檻 「灌水」自償率惹議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最近幾年地方政府陸續提出「鐵路立體化」,為了通過門門檻,會出現「灌水」自償率,但最後編不出預算,甚至拖垮財政,交通部打算修正,但有學者批評不能解決問題,同樣影響未來財政。
近年來各縣市積極提出「鐵路立體化建設計畫」,其中提出的「自償率」高低,是交通部審查重要指標之一,但也出現「灌水」現象,最後編不出預算拖垮財政。交通部研擬修正「鐵路立體化審查要點」將取消「自償率」。
交通部長林佳龍說:「為了要滿足那個規定,有一些就不符合實際,補助都有一個標準程序,就是按照它的財政狀況做一致性補助,我們應該回歸到財政能力,而不是再去針對後來才要發展鐵路立體化的這些比較困難的縣市,給它一個枷鎖。」
自償率指得是,通車後30年內,車站收入、土地開發等各項「淨現金流入總和」,可用來償付工程建設成本的百分比。假如工程經費1000億元,訂出自償率6%,代表可回收60億建設成本。自償率越高,可回收成本越高。目前,包括桃園市、嘉義縣鐵路高架化、台中山線高架化及宜蘭縣鐵路高架化,都有提出鐵路立體化計畫。宜蘭縣政府交通處長黃志良說:「但是對地方來講 還是要有一部分的負擔款跟土地取得的費用,對地方財政來講還是影響蠻大的,(建議)由中央分年分期來辦理。」
不過取消自償率卻沒有另外增設審核指標、非自償性經費也將仰賴中央補助,學者批評將引發審查亂象。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系教授張勝雄認為:「這個門檻已經如果取消,就是大大小小的計畫都會出來,那我不曉得交通部將來要更如何去審查?即使你取消了,為了要能夠在眾多計畫裡面能夠脫穎而出?難道它就不會灌水嗎?」
學者批評取消自償率,不僅沒解決灌水,等同取消把關門檻,恐讓地方更浮濫提計畫,造成審查亂象,未來台灣人口紅利減少,徒增財政負擔。
近年來各縣市積極提出「鐵路立體化建設計畫」,其中提出的「自償率」高低,是交通部審查重要指標之一,但也出現「灌水」現象,最後編不出預算拖垮財政。交通部研擬修正「鐵路立體化審查要點」將取消「自償率」。
交通部長林佳龍說:「為了要滿足那個規定,有一些就不符合實際,補助都有一個標準程序,就是按照它的財政狀況做一致性補助,我們應該回歸到財政能力,而不是再去針對後來才要發展鐵路立體化的這些比較困難的縣市,給它一個枷鎖。」
自償率指得是,通車後30年內,車站收入、土地開發等各項「淨現金流入總和」,可用來償付工程建設成本的百分比。假如工程經費1000億元,訂出自償率6%,代表可回收60億建設成本。自償率越高,可回收成本越高。目前,包括桃園市、嘉義縣鐵路高架化、台中山線高架化及宜蘭縣鐵路高架化,都有提出鐵路立體化計畫。宜蘭縣政府交通處長黃志良說:「但是對地方來講 還是要有一部分的負擔款跟土地取得的費用,對地方財政來講還是影響蠻大的,(建議)由中央分年分期來辦理。」

不過取消自償率卻沒有另外增設審核指標、非自償性經費也將仰賴中央補助,學者批評將引發審查亂象。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系教授張勝雄認為:「這個門檻已經如果取消,就是大大小小的計畫都會出來,那我不曉得交通部將來要更如何去審查?即使你取消了,為了要能夠在眾多計畫裡面能夠脫穎而出?難道它就不會灌水嗎?」
學者批評取消自償率,不僅沒解決灌水,等同取消把關門檻,恐讓地方更浮濫提計畫,造成審查亂象,未來台灣人口紅利減少,徒增財政負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