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新聞,總要配咖啡
你加入會員
我請喝咖啡
3/28 前成為會員 + 留言分享臉書貼文
就有機會享用美味咖啡
24H直播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國家電影中心發表新的數位修復紀錄片《大甲媽祖回娘家》,該片是民國63年,由作家黃春明和攝影師張照堂合作拍攝,也是台灣早期紀錄片的經典之作。修復團隊克服調光等技術,讓紀錄片以新樣貌,重新和民眾見面;而且黃春明也親自到場,來欣賞影片,說自己相當感動。

信眾不畏艱辛追隨媽祖,一路從台中步行到雲林北港。儘管這樣的影像對觀眾並不陌生,但這部16mm的《大甲媽祖回娘家》紀錄片的導演大有來頭。作家黃春明表示:「當時跟著信眾走(戲台)搭一個風景,搭一個布景,太陽從另一邊下山,人的剪影就像皮影戲,就拍攝紀錄,到哪裡都拍那種興奮敬愛非常感動(今天又要在電影播映有什麼感覺?)真歡喜。」

紀錄片是民國63年,由作家黃春明和攝影師張照堂合作拍攝,反映出早年台灣人樸實堅韌的民情,是早期紀錄片經典之作,近年也成為國家電影中心數位修復的作品。從修復前後的比對看來,原版本的色調嚴重偏紅,修復後大幅改善這樣的情況。國影中心說,調色的確是本片數位修復最辛苦的環節。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王君琦說:「在做最後的調光跟整個產品輸出的過程當中,我們必須重新回頭思考這些影片在當年是什麼樣的樣貌,這個樣貌對於當代觀眾而言又有什麼意義,當中也許是攝影師,也許是導演來跟我們一起討論,每一部影片它在現在這個時間要重見天日的時候,它應該是什麼樣的色彩。」

國影中心成立40週年,邀請黃春明親自觀看修復後的版本,今年高齡90歲的導演李行也現身和黃春明寒暄致意。文學、影壇大師同框,為影迷留下深刻回憶。背負電影典藏使命的國影中心,未來也將邁向法制化,轉型為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,相關草案9月底已在立院通過初審,接下來就等二、三讀。
 

你加會員 我請咖啡

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,詳見服務條款。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