塑膠工廠投入回收產業鏈 再製品質獲肯定

環保署從去年開始,針對廢塑膠進口加嚴管制。國內的塑膠回收產業鏈,就變成越來越重要。目前全國已經有不少塑膠工廠,投入塑膠回收再製的工作,品質也已獲國內外肯定。

廢棄的塑膠丟進機器,沒多久就被破碎成一小塊一小塊。這些並不是要丟棄的,全部的小碎片經過加工,都還能製成塑膠再生粒,進一步再製成花盆、塑膠管、甚至是汽車保險桿等塑膠產品。

環保塑膠廠董事長洪哲盛表示,「塑膠就是一直一直都可以連續再使用。所以它50次、100次都可以,或許它的一些分子結構已經破壞掉了,其實到我們這邊再增加一些填充料、佐料,其實就可以再還原。」

位於彰化縣芳苑工業區的這家塑膠工廠,配合環保署資源回收4合1政策,已經從事回收廢塑膠再生30多年。負責人說,塑膠的好處就是可以不斷的重複利用。環保署表示,從2018年廢塑膠進口加嚴管制後,國內自行回收再製的塑膠二次料,就越來越重要。

環保署廢管處長賴瑩瑩表示,「我們的塑膠產業鏈,包括了從回收、清除業處理業到我們的再生廠這幾個環節。我們的基金管理是透過去補貼這個處理業,讓我們這個市場不足的部分有誘因,可以把我們的塑膠回收回來,而且能夠重新再製成產品。」

根據環保署的統計,目前台灣塑膠類瓶罐的回收率已經超過8成。但其他種類塑膠回收率還是偏低,其中塑膠袋的回收僅有約9%。環保署除了呼籲民眾能習慣隨手做回收,也希望相關廠商能多使用再生原料,減少塑膠對環境的影響。

專題|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?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