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波塊無解台灣變瘦 養蚵業影響甚鉅

綜合報導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台灣因為海岸線倒退,從胖番薯變成瘦地瓜,為阻止台灣變瘦,目前主要用的工法就是放置消波塊。今天下午三點,驚奇VR生態館要告訴您,海岸線倒退,對於養蚵業造成哪些影響,以及消波塊能不能有效防止台灣變瘦。

台師大地理系教授林宗儀表示,「你去海岸你想看到得是什麼,漂亮的海景,對不對?柔軟的沙灘、海天一色,對不對?你想要享受的是海岸。」

但其實,現在台灣海邊最常看到是這一個個的消波塊,平行的稱為海堤,垂直的就稱為突堤,為的是要保護正在變瘦的台灣,根據中央地質調查所2016年調查,過去30年全台多處海灘和沙洲退縮100到650公尺之多。證明消波塊並不是保護海岸的萬靈丹。

林宗儀指出,「你認為它(消波塊)能消減波能,可是真的那是在小浪的時候,小浪也不需要到消波塊,真的大浪來的時候,消波塊也擋不住。」

減緩海岸線倒退有沒有其他方法,林宗儀教授正在推動「重建沙丘」。他說明,「沙丘像是一道海岸天然防護堤,可是它是柔軟的,它可以吸收波浪的能量。但是過去我們對沙丘不夠重視,沙丘是飛沙來源,或者是為了要方便車子開到海邊去,就把沙子給推掉了,這一個沙丘我做好了以後,其實過了好幾年,經歷了好幾個颱風,它一直存在。最後是不小心被我們、政府單位不小心推平。」

海岸線後退台灣變瘦,離岸沙洲與海岸圍成的水域—潟湖也跟著變小,連帶影響賴以為生的牡蠣養殖業。林宗儀表示,「(七股沙州)潮口被擋住,擋住其實有點是人為的錯誤,使得流通不好,太多淡水進來,就影響到整個潟湖裡面水的鹽度,水的鹽度影響到牡蠣生長,甚至於有些牡蠣可能不適應就死掉。」

牡蠣養殖不只面臨海岸線倒退考驗,台灣海水溫度較高也讓牡蠣長不大。成大水工試驗所副研究員張引說明,「台灣這個地方水溫比較高,所以牡蠣,其實在我的研究上面來看,全年可以生殖。在南部的牡蠣,都不想養超過一年,因為一年以後牠就成熟了,(就變成這麼小)成熟了就可以開始去交男友、交女朋友,就不長大了,所以乾脆在牠還沒有成熟之前,就把牠收起來。」

牡蠣是素食動物,只吃浮游植物,在沿海生態系扮演重要角色,如何不讓養蚵業變成夕陽產業,最重要的就是阻止台灣繼續變瘦下去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