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市塑料包裝泛濫 民眾盼落實無塑

公民記者 鄧紫倩 林博原 / 台北報導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為了讓地球減少更多負擔,塑膠的使用量必須減少不過因為替代材料的成本較高,往往會影響廠商取代塑膠使用的可能性。

環保署統計,去年一整年國人光是使用塑膠的量,就用掉一百五十二億個,綠色和平在要求各大賣場提供更多「裸裝」的購物選項,希望可以集中聲音,重視減塑議題。

Green Day專案主任羅祖珍表示,「其實在訴求面上,我們很希望超市,首先去盤點每年使用的塑膠量是多少,並且找出可以優先減少的部分,是跟更多的供應商或者是合作廠商一起去思考,有哪些新的方式,可以取代現在大量使用一次性包裝的方式。」

台灣最大的有機通路里仁,自三年前開始改用生物可分解塑料,取代傳統包裝,推出生鮮蔬果無塑裸賣,並積極與廠商合作開發減塑產品。

里仁行銷經理陳美慈說,「所以當我們想要減少塑膠,這件事情來講,我們就要尋找替代的材質,像生物可分解袋,它的成本就是原來的兩倍,因為我們都沒有漲價,通常肥皂因為它本身有油脂的關係,所以它還是會透過來,那我們就是去找沒有塑膜的紙來做紙盒,然後讓這個包裝還是一個減塑的包裝。」

塑膠製品方便又衛生,但已遠遠超過大自然可負荷的程度。無論是企業還是民眾都應該拒絕即棄塑膠的潮流,改變習慣,一同實現減塑生活。


 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