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H直播

國內塑膠袋回收率低 環保署:要簡化材質
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國內塑膠袋回收率不高,環保署長 張子敬前往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,他表示,未來會規劃讓塑膠袋材質簡單化,或是用顏色來識別不同材質,以利回收後再利用。

買東西裝食物,塑膠袋便宜又方便,國內光去年就使用超過150億個,但回收率卻很低,不到一成,沒有回收的塑膠袋不是被亂丟,就是送到焚化爐燒掉,塑膠袋的材質多種又沒有標示,非常不利於後端回收再利用,環保署長 張子敬表示,未來規劃要簡化材質。

環保署長 張子敬說:「因為現在很多種材質都可以用,混在一起就不能用了,如果我們盡量讓它簡化,或說我們能建立識別的,好比說要求它不同的顏色,那這樣也許我們在末端,就有機會分出不同的材質。」

塑膠袋主要是PE材質,有些是PP,有的甚至添加生物可分解PLA,若混在一起會降低後端再利用的價值,不過目前塑膠袋尚未公告為應回收項目,也就是還沒有在前端,向製造及輸入業者收錢,再把錢拿來補貼後端的回收與再處理業者,有立委認為應公告,才能提高回收率。

立委 吳玉琴質詢環保署長 張子敬說:「沒有價值就往焚化爐去丟,所以也引起民眾覺得,我那麼努力的做回收,心情當時大家都很受傷。」
 
張子敬回應說:「如果從原料端可以稽徵的到錢,那我們就可以公告應回收,因為我們就有把握,不用花很大的成本去稽徵這一部分,那現在就是這部分,如果沒有辦法克服,我們公告了之後,那可能只對合法的業者收得到,非法的地下的到處跑。」

張子敬指出塑膠袋價格低廉,若公告為應回收項目,收到的錢可能有限,能不能藉此提高回收誘因還有待評估,由於現階段的補貼方式,無法提升業者精進再利用技術,因此環保署也考慮,若業者能進行更高值化的利用,就提高補貼金額。
您的參與,
讓公共服務更完整!
閱讀、按讚,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
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,詳見服務條款。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