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選務亂象 政院研議公投與大選脫鉤


去年的九合一大選,史無前例綁了10案公投,讓選務亂象百出、引發民怨。行政院在今天舉行跨部會議,研商公投法修法,做出了包括公投和大選脫鉤、公投準備期從一個月延長為三個月等初步共識。

去年九合一大選,全台各地投票所,都出現投票大塞車情況,造成投票日當天,出現「邊開票邊投票」情況、引發爭議。事後朝野都將矛頭指向中選會,中選會為此提出公投法修法,27日舉行跨部會議,並且達成公投不一定要綁大選等修法初步共識。

中選會副主委 陳朝建表示,「公投跟選舉是不是合併,這個舉行的部份,如果『應』可以改成『得』,會保留一定的一個彈性,在這一個選務的處理上,還有民意的這個溝通上,可以達到適度的一個平衡。」

中選會強調,大選與公投脫鉤,考量因素很多,主要改善選務亂象。不過有公投團體認為,單辦公投很花錢,根據中選會去年九合一大選、選務經費資料顯示,光是地方縣市首長編列的選務預算就將近32億,而10案公投,約14億大選綁公投,合計超過45億,如果不綁大選,單辦公投,一案要花8.57億,平均每增加一案,要多花一億元。

對此愛家公投提案領銜人 曾獻瑩表示,「反對到底,為了不讓選舉受到公投議題的影響而脫鉤,這個叫政治性考量,你怎麼可以把這個權利拆開來執行,那不是成本更高,人民更不方便嗎?我覺得這樣子的作為是完全違反憲法對人民直接民權的保障。」

不過也有公民團體認為,不一定要被大選綁架,重要的是公投議題是否有讓外界充分認識與公眾討論。

婚姻平權公投提案領銜人 苗博雅表示,「綁大選反而是這個主要的目的了,而去犧牲了、去壓縮了這個討論的時間,那當然是捨本逐末,尾巴在咬狗嘛,我覺得就是在通盤的考量之下,應該要以公共討論時間充分為主。」

中選會強調,如果公投案件多,綁大選,預算就能省下來,強調脫鉤是保留彈性,另外也強調公投準備期規劃從一個月,延長到三個月等,讓民眾充分了解、認識公投議題,反而能增加投票意願。



 

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