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鴻源:高鐵雲林土庫段 地層下陷6.6公分
王威雄 / 雲林報導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為了改善雲林地層下陷問題,2011年,把上千口深水井封起,希望控制崩不超過4公分,不過最近最新的資料發現,目前已經崩6點6公分,推測,高鐵沿線農地用水管制沒落實有關係,雲林縣政府現在打算推動造林、轉作等方式,來改善地層下陷。
現在正值春耕,一早農民就來到田裡放水灌溉水稻,因為目前水稻剛插秧,平均兩天就要放水一次,不然近期沒下雨,水稻若沒水恐怕會乾枯死亡。
「現在剛插秧下去,幾乎每天都要開井水,不然你沒有水的話,它會乾掉就沒有用了。」雲林農民說。
為了要改善高鐵雲林段的地層下陷問題,2011年中央提出封深水井方案,農委會也從5年前推動「農業黃金廊道」計畫,希望獎勵高鐵沿線農民從水稻改種低耗水的旱作,但農民意願不高,雲縣府顧問李鴻源取得最新資料表示,雲林高鐵土庫段目前還沈陷6.6公分,恐會造成高鐵行車安全。
前內政部長李鴻源22日表示,「我們如何要控制,假如我的目標是雲林,我希望它在3年內,在高鐵沿線一公里的地方,可以控制3公分的範圍,那我們要具體要做什麼。」
由於地層持續下陷,目前還沉陷六點六公分,推斷與部分農地用水管制沒落實有關,縣府也打算研擬旱作獎勵,再與農民溝通增加轉作、造林減緩地層下陷。
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,「保障農民權益為最大要件,第二延緩地層下陷,是我們非常主要的,能夠保障用路人安全,這三者兼具情況下,一起來協商處理出最好方案。」
現在正值春耕,一早農民就來到田裡放水灌溉水稻,因為目前水稻剛插秧,平均兩天就要放水一次,不然近期沒下雨,水稻若沒水恐怕會乾枯死亡。
「現在剛插秧下去,幾乎每天都要開井水,不然你沒有水的話,它會乾掉就沒有用了。」雲林農民說。
為了要改善高鐵雲林段的地層下陷問題,2011年中央提出封深水井方案,農委會也從5年前推動「農業黃金廊道」計畫,希望獎勵高鐵沿線農民從水稻改種低耗水的旱作,但農民意願不高,雲縣府顧問李鴻源取得最新資料表示,雲林高鐵土庫段目前還沈陷6.6公分,恐會造成高鐵行車安全。
前內政部長李鴻源22日表示,「我們如何要控制,假如我的目標是雲林,我希望它在3年內,在高鐵沿線一公里的地方,可以控制3公分的範圍,那我們要具體要做什麼。」
由於地層持續下陷,目前還沉陷六點六公分,推斷與部分農地用水管制沒落實有關,縣府也打算研擬旱作獎勵,再與農民溝通增加轉作、造林減緩地層下陷。
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,「保障農民權益為最大要件,第二延緩地層下陷,是我們非常主要的,能夠保障用路人安全,這三者兼具情況下,一起來協商處理出最好方案。」
雲林縣政府表示,影響地層下陷速度的因素很多,每年下陷量高低,也與當年降雨量及農民用水息息相關,目前會重新評估各項方案,希望能夠減緩雲林地層下陷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