雲林湖山水庫完工試營運 環團:犧牲森林代價大

雲林去年完工的湖山水庫,今年2月開放民眾參觀,水利署強調蓋湖山水庫是為了減緩雲林地區的地層下陷,但從前這裡生態豐富,也是瀕臨滅絕的八色鳥與食蛇龜的重要棲地。環保團體認為,犧牲森林換水庫,代價實在太大。

湖山水庫位在雲林縣斗六市與古坑鄉的交界,從濁水溪的支流清水溪引水,屬於離槽水庫。

中區水資源局主任工程司 汪平洋解釋,「當時興建湖山水庫的一個最重要目的,就是要這個水庫來取代,原先自來水公司所抽取的地下水供應的目的,就是供應我們雲林地區的民生用水。」

平靜的水面下,曾經有一座生態很豐富的森林,是瀕臨滅絕的八色鳥與食蛇龜,在台灣最好的繁殖地。現在山谷被淹沒,生物也不見了。

樟湖國小校長 陳清圳說:「你說多偉大,我都覺得只是在滿足部分人類的利益而已,所以你看以前這裡面有多少食蛇龜、有多少的野生動物在這裡面?」

台灣環保聯盟雲林分會理事長 張子見表示,「八色鳥過去在水庫動工之前,我們調查到的大概六百多隻,施工完畢之後剩下二十幾隻。」

湖山水庫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低海拔森林破壞,雖然水利署提撥兩億元經費,進行生態保育措施,卻無法重建原來環境裡的生物多樣性。陳清圳認為,水資源管理應該有更嚴謹的策略,他說:「必須要去做整體性的評估,這些水源包含生態基流量、包含農業用水、工業用水、地下水補充,全部都把它評估完之後,有工業用水需要多少才蓋多少的工業區,充分給水的話,工業區就會不斷擴張,台灣就是會一直在殺雞取卵。」

水庫對環境的傷害大,湖山水庫花費的代價,絕對不只185億元的興建費,它能否減緩地層下陷,留待時間驗證。
 

專題|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?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