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決少子化 婦團:應從孕產婦照護做起
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為解決囝仔太少的危機,政府擴大發放育兒津貼、並增加公共托育的比例,不過婦女團體認為,更應該從有孕的婦人的照護做起,因此今天正式成立「生產改革行動聯盟」,呼籲政府看重生產過程、過度醫療化的問題,營造友善的生產環境,讓少年的婦女,願意生子養子。
30多歲的林小姐,正在哄三個月大的寶貝兒子入睡,因為親朋好友曾經在醫院生產有不愉快經驗,例如生產時被剃毛、灌腸,切開會陰等,讓她心生焦慮害怕,因此她放棄醫院產房,最後選擇請助產士到家裡,居家自然生產。
==居家生產產婦 林小姐==
我自己在身體上有做好準備
就是我可能那時候有去
鍛鍊一下體力啦
然後我有做會陰按摩
所以我就是生產的那個撕裂傷
就少很多 沒有剪
婦女團體多年來倡議「人性化生產」,也就是營造友善的自然生產環境,還給產婦尊嚴,他們在20號成立「生產改革行動聯盟」,呼籲政府應推廣多元友善的生產方式,避免生產過程過度醫療化,例如打催生針;另外產前教育要落實,不再只是發一張衛教單,不僅媽媽、就連爸爸也需要上產前課程,這樣婦女產後才可避免罹患產後憂鬱症。
==生產改革行動聯盟 徐書慧==
產後憂鬱還併發了就是
包含哺乳不順
母乳餵育困難 所以雖然
我們很努力在推行母乳
然後也知道說
現在其實母乳普及率很高
但是其實餵得長的
跟餵的品質好的 其實是有限
面對少子化危機,生動盟認為,政府除了發放育兒津貼,增加公托比例之外,更應該從孕產婦的照護做起,營造友善的生產環境,才能讓年輕婦女願意生養孩子。
記者 賴淑敏 蔣龍祥 台北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