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石化安順廠居民飽受戴奧辛毒害

位在台南市安南區的中石化安順廠,是國內指標性的公害汙染案件,廠區的戴奧辛和汞汙染,在關廠超過20年之後才經由環保團體揭發,不知情民眾長期食用受汙染的魚蝦,身受毒害。20年過去,廠區整治工作沒有完成,居民和經濟部之間的國賠訴訟,也還沒落幕。

大批受汙染的土壤,存放在位於台南市安南區的中石化安順廠區中央,用黑色防水布牢牢覆蓋。這裡曾經是生產五氯酚的農藥工廠,雖然已經在1982年關閉,生產過程中,造成的戴奧辛和汞汙染,直到2002年才遭到環保團體揭發,周邊民眾長期在廠區旁的這處海水池捕魚食用,不知不覺身受毒害。

受害居民蘇文振表示,「他們(廠方)知道也不會跟你說這裡面不能吃。」安順廠區的汙染範圍總共為37公頃,汙染土壤總計達57萬公噸。預計於2024年完成整治。受到戴奧辛毒害的居民,其中兩百多人於2008年向經濟部與中石化提出告訴,爭取賠償。

委任律師李合法指出,「身體有戴奧辛指數的居民有三千多人,但是只有兩百三十幾個人有勇氣站出來提起這一個訴訟,所以罹了這個疾病,身體受到傷害之外,精神方面的壓力也非常的大。」

2015年12月,一審台南地院宣判經濟部與中石化必須聯合賠償居民1.6億元,2017年8月二審宣判,台南高分院認定,經濟部不須負擔國賠責任,由中石化賠償居民1.9億元。

中石化戴奧辛污染自救會會長林吉進批評,「哪有這種經濟部完全沒事?這任何一個人都不服,到目前為止,已經往生的原告有五十多個,所以這五十多位往生的,他們是含恨辭世的。」

國賠官司纏訟近十年,身心飽受折磨的受害者,只盼望官司能夠盡快定讞,及早得到補償,以及國家對他們的道歉。


 

專題|土耳其百年震殤 「鬆餅式坍塌」為何釀禍?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