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以科研為藉口捕殺鯨魚
陳詩童 / 編譯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日前,國際捕鯨委員會公布數據,說日本藉由科學研究名義,從去年11月到今年3月,已經在南極捕捉、宰殺了333頭小鬚鯨,其中有122頭鯨魚己經懷孕,還有114頭是鯨魚寶寶。
補鯨弓箭一射出,立刻看到海面染血。日本捕鯨爭議多年,5月底國際捕鯨委員會IWC,公布一份報告顯示,從去年11月到今年3月,日本由日新丸號帶領捕鯨團隊,以「新南冰洋鯨魚類科學研究計畫」名義,在南極探測、捕捉屠殺了333頭小鬚鯨,其中有122頭鯨魚已經懷孕,另外有114頭鯨魚還未成年。
動保團體「國際人道協會HSI」,認為這數字令人震驚,其中HSI資深專案經理薇爾貝洛芙指出,非致命性調查,已經足夠滿足科學調查的需求時,更能顯現出日本補鯨手法殘酷,而且沒有其必要性。
法新社報導,日本補鯨歷史長達數百年,特別是二戰結束後,身為戰敗國的日本,因為極度貧困,藉由補鯨、吃鯨魚肉,來補充人體所需蛋白質。1986年開始,IWC嚴格禁止商業捕鯨,儘管日本身為會員國,仍以科學研究為名義,大肆在南極補抓、屠殺鯨魚,並在紀錄完鯨魚體重,脂肪厚度和胃內容物等數據後,將捕抓到的鯨魚分割,銷售到市面。
儘管2014年,國際法院曾對日本祭出捕鯨禁令,但日本仍在2016年,恢復補鯨行動。對這次捕捉到的小鬚鯨,有超過3成鯨魚懷孕,當局辯稱,捕抓為隨機、非針對性,也不危害生態保育。還以懷孕母鯨比例增加為例,認定生態保育,促使鯨魚數量穩定成長,試圖證明恢復商業捕鯨指日可待。
補鯨弓箭一射出,立刻看到海面染血。日本捕鯨爭議多年,5月底國際捕鯨委員會IWC,公布一份報告顯示,從去年11月到今年3月,日本由日新丸號帶領捕鯨團隊,以「新南冰洋鯨魚類科學研究計畫」名義,在南極探測、捕捉屠殺了333頭小鬚鯨,其中有122頭鯨魚已經懷孕,另外有114頭鯨魚還未成年。
動保團體「國際人道協會HSI」,認為這數字令人震驚,其中HSI資深專案經理薇爾貝洛芙指出,非致命性調查,已經足夠滿足科學調查的需求時,更能顯現出日本補鯨手法殘酷,而且沒有其必要性。
法新社報導,日本補鯨歷史長達數百年,特別是二戰結束後,身為戰敗國的日本,因為極度貧困,藉由補鯨、吃鯨魚肉,來補充人體所需蛋白質。1986年開始,IWC嚴格禁止商業捕鯨,儘管日本身為會員國,仍以科學研究為名義,大肆在南極補抓、屠殺鯨魚,並在紀錄完鯨魚體重,脂肪厚度和胃內容物等數據後,將捕抓到的鯨魚分割,銷售到市面。
儘管2014年,國際法院曾對日本祭出捕鯨禁令,但日本仍在2016年,恢復補鯨行動。對這次捕捉到的小鬚鯨,有超過3成鯨魚懷孕,當局辯稱,捕抓為隨機、非針對性,也不危害生態保育。還以懷孕母鯨比例增加為例,認定生態保育,促使鯨魚數量穩定成長,試圖證明恢復商業捕鯨指日可待。
目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,也曾在國會備詢時承諾,將用各種方式,在今年9月IWC會議上,爭取讓日本恢復商業捕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