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成年戶長 被迫轉大人扛家計

根據內政部統計,全台有1萬1千多位未滿十八歲的戶長。由於戶籍法對戶長沒有年齡限制,導致娃娃戶長出現,戶政單位分析,除了學區和稅務考量外,有些是家長病故或遷出戶籍,孩子被迫成為小戶長。社福單位認為,過早扛起一家之主的責任,將對孩子造成心靈衝擊。

拿起調好的溶液,倒進模型裡,三姊妹動作純熟俐落,父母離異之後,父親後來因病過世,三姐妹由姊姊擔負家計,被迫登記成為戶長。大姐張玉芳說,「什麼都要我扛,然後什麼都要我來負責,就是很麻煩。」

大姐今年剛好滿18歲,對於戶長的責任還是懵懵懂懂,只知道要盡量賺錢養妹妹們和年邁的阿嬤。根據內政部統計,未成年就擔任戶長,全台大約有一萬一千多人,由於戶籍法只限制,一人不能同時有兩戶籍,但對戶長年齡沒限制,就算一個人或是未成年,都可以成為戶長。

台中龍井戶政事務所主任李翠月說,「(原戶長把戶籍)遷走之後,原來這戶已經沒有戶長了,就只好由戶內的人上來當戶長,很巧合的,有可能剛好就是未成年的。」

根據台中市統計,0-15歲的小戶長有396人,其中6歲以下的有52人,戶政單位說,因為學區或是避稅的小戶長,占了五成左右,真正是父母病故或遷出的小戶長,比例不到兩成。
 
兒福聯盟少年資料管理組組長許慶玲說,這些弱勢家庭的小戶長,被迫提早轉大人,擔負起養家責任,可能對心理造成影響,「這些孩子的人際關係也會比較弱一點,他也可能比較少去跟人家互動接觸,可能他這個年齡比較適合跟朋友打球、運動,或是聊天交談,可是他(擔任照顧的小戶長)並沒這麼多時間可以做這些事。」

社福單位說,小戶長雖然不一定是關懷指標,不過對於年紀過小的個案,還是會主動關心,了解家庭狀況之後,給予適當協助,也將過早親職化帶給孩子的心理衝擊,或是在同儕之間的自卑感,減到最低。

 

專題|土耳其百年震殤 「鬆餅式坍塌」為何釀禍?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