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凍海鮮冰塊過重灌水 涉標示不實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市面上的冷凍海鮮食品,很多利用包冰技術來保鮮,有民眾買回海鮮,卻發現裏頭有七成都是冰塊。台中市食安處表示,目前相關法規並沒有規定包冰比例,但必須標示產品淨重,如果解凍後淨重落差太大,就有誇大不實嫌疑,最高可處400萬元罰鍰。
桌上擺滿從賣場買回來的冷凍海鮮,為了保鮮,全部都有「包冰」,不過包裝上的標示,有的包冰比例是30%,有的卻超過70%,不同產品落差很大,搞不清楚的消費者可能會誤會被灌水,不過也有民眾認為保鮮效果好不好,才是重點。
民眾卓先生認為,「至少你要讓我看到裡面的東西,它是被覆蓋在裡面的,這樣子比較有辦法冰到它,而且(冰塊)它放的位置也很重要。」民眾王小姐則認為,如果價格合理,賣場的漁產反而比魚市場還安心,「因為它的冷凍鏈是完整的,不需要擔心我也不需要介意(包冰)。」
台中市食安處表示,依據食安法規定,必須標示的只有淨重,就是商品解凍後的重量,包冰資訊並不需要標示,但若淨重有誇大不實,可處4萬到400萬元罰鍰。像這款冷凍扇貝柱,淨重標示210克,但解凍後重量只剩一半,食安處將會調查。
台中市食安處秘書蔡文哲指出,「我們會針對各大賣場以及販售端,或是說產製端這邊,針對它的標示情形,下去做稽查抽查這樣。」台中市主任消保官康馨壬則表示,「如果是包裝食品的話,因為它已經是一個包裝好的商品,其實沒有辦法來做分別秤重,這個時候消費者回家可以秤秤看,內容物淨重,跟它外面標示的淨重有沒有差距太大?如果明顯差距過大,可能就有標示不實的問題。」
消保官則認為,包冰的目的是強化保鮮效果,包冰比例高不等於業者有意誤導消費者,但冷凍海鮮都是密封包裝,所以無法現場秤重,如果民眾回家解凍後,實際重量的落差超過標示的誤差值,可以向賣場反應,要求退貨,若出現爭議,都可向各地消保官提出申訴。
桌上擺滿從賣場買回來的冷凍海鮮,為了保鮮,全部都有「包冰」,不過包裝上的標示,有的包冰比例是30%,有的卻超過70%,不同產品落差很大,搞不清楚的消費者可能會誤會被灌水,不過也有民眾認為保鮮效果好不好,才是重點。
民眾卓先生認為,「至少你要讓我看到裡面的東西,它是被覆蓋在裡面的,這樣子比較有辦法冰到它,而且(冰塊)它放的位置也很重要。」民眾王小姐則認為,如果價格合理,賣場的漁產反而比魚市場還安心,「因為它的冷凍鏈是完整的,不需要擔心我也不需要介意(包冰)。」
台中市食安處表示,依據食安法規定,必須標示的只有淨重,就是商品解凍後的重量,包冰資訊並不需要標示,但若淨重有誇大不實,可處4萬到400萬元罰鍰。像這款冷凍扇貝柱,淨重標示210克,但解凍後重量只剩一半,食安處將會調查。
台中市食安處秘書蔡文哲指出,「我們會針對各大賣場以及販售端,或是說產製端這邊,針對它的標示情形,下去做稽查抽查這樣。」台中市主任消保官康馨壬則表示,「如果是包裝食品的話,因為它已經是一個包裝好的商品,其實沒有辦法來做分別秤重,這個時候消費者回家可以秤秤看,內容物淨重,跟它外面標示的淨重有沒有差距太大?如果明顯差距過大,可能就有標示不實的問題。」
消保官則認為,包冰的目的是強化保鮮效果,包冰比例高不等於業者有意誤導消費者,但冷凍海鮮都是密封包裝,所以無法現場秤重,如果民眾回家解凍後,實際重量的落差超過標示的誤差值,可以向賣場反應,要求退貨,若出現爭議,都可向各地消保官提出申訴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