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論文發表量下滑 從第16名掉到19名
陳姝君、陳立峰、林志堅 / 台北報導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

國研院科政中心從包括SCI及SSCI的科研論文資料庫取得統計數據,在2012年到2016年,台灣共發表了13萬8411篇論文,占全球比重1.5%;美國有212萬多篇,佔全球第一;中國也有124萬多篇,全球第二。台灣和先前相較,從16名退步到19名,論文量有減緩趨勢。
國研院科政中心副研究員洪文琪認為,「大家過度重視SCI或SSCI,會有一些不同的聲音跟想法。第二點就是台灣的大學師資,事實上老化中,以及博士生的減少,這樣的因素都造成論文發表量的下降。」
台灣論文發表量排名下降,從事分子醫學研究的台大研發長李芳仁表示,博士生大量減少是主因。
李芳仁說,「台灣大學以前博士班的學生,大概有將近600位,現在才400出頭,你看降的數目非常非常大,研究論文很多都是要博士班來參與。」
台灣論文量成長趨緩,但分析也指出,從論文被引用次數及被引用TOP1%頂尖論文占比,都已接近1%。雖然還沒踏過學術品質領先群的門檻1%,質上面有顯著提升,不過學者憂心,其它的國家進步的更快。
台大圖資系講座教授黃慕萱表示,「其他的人都是量跟質同時提升,而且量跟質的速度都比我們快,韓國跟中國是用很快的速度在追趕,香港也是。」
台灣近年來登上全球權威期刊Nature、Science的論文,成長將近1倍,但仍遠遠落後快速崛起的中國、鄰近的南韓和新加坡;黃慕萱直言,邁頂第一期經費提升了台灣論文的質,但第二期研究經費縮減,未來幾年,想保有目前論文的質和量,恐怕很困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