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旅法生效 學者籲蔡政府「找平衡點」

美國總統川普親自簽署台灣旅行法,雖然文字上沒有強制性,只有鼓勵兩國官員互訪,不過對兩國來說是外交一大進展,但也觸動台美中三角關係的敏感神經,學者大都認為,蔡政府要如何在這項政策的進展中找到平衡點,取得我國最大利益,避免中國對台的打壓,將是一大課題。
 
美國總統川普在美國時間3月16日親自簽署,由參眾兩院通過的台灣旅行法,這也被認為是自1979年美國台灣關係法以來,兩國外交上的一大突破。蔡英文總統在推特上留言,感謝川普簽署台灣旅行法,並希望兩國持續推動長期合作夥伴關係。當然中國方面對此法案非常不滿。
 
曾任我國駐美副代表以及陸委會副主委的黃偉峰認為,由於法案內容沒有強制力,只有「鼓勵」台美兩國官員互訪,最後還是要看美國行政部門態度,不過川普親自簽署台灣旅行法,也反映出美中目前的競爭關係,「他就自己的籌碼越來越多,將來有機會來跟中國方面來做交涉,能夠給中國有一些威脅。我想我們現在其實是可以享受這種作價,美國作價行情的這點,給我們一些鼓舞,那實際上可能我們必須要更能夠小心去應對這個。 」
 
也曾擔任過前陸委會副主委的黃介正認為,中國未來會以怎樣的動作向美國表達不滿,是否會對我國造成影響?蔡政府應該要謹慎應對,「 台灣可以說 (台灣旅行法)不是我們弄的,這是美國國內法,我們政府從頭到尾沒有煽風點火,可是台旅法簽署過了以後,如果我們開始高調的推動,那這個就會比較引起北京對台灣的報復措施。」
 
今年有兩場台美國防會議分別在台灣與美國舉行,另外AIT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新大樓址將在6月啟用。這些活動美國是否會派出重要官員參與,將是觀察重點。

專題|土耳其百年震殤 「鬆餅式坍塌」為何釀禍?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