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國際書展開幕 展望未來看法兩極
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台北國際書展今天正式開幕,雖然出版業這幾年難做,書店關很多,但書展規模仍然相當盛大,有出版商認為,似乎看到出版業的春燕快來了,但也有業者不敢太樂觀
2018年台北國際書展上午開幕,邁向第26屆,今天有60國廠商、684個國內外出版社參展,各式各樣的書籍相當多,雖然出版業寒冬多年,但根據國家圖書館的資料顯示,台灣去年有44,983種新書,超越前2年,也有出版社表示,這兩年業績長紅。
==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策略長 張雪梅==
今年第三年(業績)都有往上
2017年的成長幅度更大
當然在這裡蠻特別的是
我們真正對人文思潮
歷史類的書 還是在成長
國內全年書籍銷售額,從2010年的367億元一路跌到2016年185億元,去年1到11月也較前年同期增加4.5億元,電子書數位出版的銷售額也逐年增加,預估2017年可達3.7億元。不過出版業是否「冰河期已盡」,也有業者沒那麼樂觀。
==城邦媒體總經理 林福益==
出版業的業績
大概每年以這個10%
這種狀況一直在下滑
大家眼睛所關注的各種內容
都會有影音化的現象
所以出版界 確實在未來來看
我看也是會面臨很大的挑戰
雖然出版業的多項數字有上升的趨勢,但書店數量卻從2006年3200家一路下滑到去年只剩2124家,文化部為了振興出版業,多年前就開始研擬「圖書統一定價制」,現更名為「新書售價規範」,希望限制新書折扣,有出版商認為,國內出版業確實應該改變。
==衛城出版社總編輯 莊瑞琳==
業界長期的遊戲
他比較是放在這個
價差上面的一個心理戰
我覺得反而是失去了說
你應該回歸到對書的討論
有出版商更建議,應該由政府機關採購帶頭做起,不要以最低價採購書籍,但也有業者認為,應該尊重自由市場,不宜貿然實施。
記者 陳姝君 謝其文 台北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