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民法官問題仍多 民團憂成陪襯工具

之前台北地院因應國民參與審判法草案,舉辦模擬法庭,不過,參與旁聽的民間團體和民眾,今天出面指出,當時國民法官在參與時,都會受到職業法官引導和干預,可能會變成背書工具 上個月,台北地院一連二天,大規模舉辦國民法官模擬法庭,讓人民擔任法官,一同參與審判一件家暴殺人案,不過,實際旁聽的民眾,卻質疑當時國民法官在參與評議論時,處處受到職業法官的限制和干預,根本難以依個人意志做出判斷。 北院國民法官候選人 劉俊奇:「 聽到我們主持法官端出 接下來我們要量刑的部份 你們可能要在幾年到幾年當中 他直接給你框架 但是你只能在這裡面做選擇 而不能自由去選擇」 民間團體透過觀察也發現,檢方在模擬法庭中,以聖經、可蘭經等經文,試圖使用煽情手法引導國民法官的決定,違背法庭是呈現案件事證的原意,而且司法院推國民參審制度,更不應該讓人民參與量刑的決議。 台灣陪審團協會創會理事長 鄭文龍:「 素人的法官 他應該非常單純的 就一個本案的被告 有沒有犯罪的事實 這樣來認定就好了 我們不應該賦予 我們的國民法官 太多不需要的負擔」 司法院為了推動國民法官制度,舉辦多次模擬法庭,民間團體則接連找出問題,就怕國民法官制度實施,無法提升司法信賴度,反讓人民淪為職業法官的背書工具,針對民間團體的質疑,截稿前司法院尚未做出回應。 記者 蔡慧玲 應磊奇 台北報導

專題|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?

相關新聞